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立秋日悲怀 令狐楚 〔唐代〕 清晓上高台,秋风今日来。 又添新节恨,犹抱故年哀。 泪岂挥能尽,泉终闭不开。 更伤春月过,私服示无缞。
白话文翻译:
清晨我登上高台,感受秋风今日的到来。 心中又增添了新的节日之恨,依然怀抱着旧年的哀愁。 泪水岂是挥挥手就能流尽,心中的泉眼终究是闭合不开。 更让我伤心的是春月的流逝,私下里穿着的衣服显示我没有穿上丧服。
注释:
- 清晓:清晨。
- 高台:高处的平台,常用于观景或抒怀。
- 秋风:秋天的风,常带有萧瑟之意。
- 新节恨:新添的节日之恨,可能指因节日而引发的悲伤。
- 故年哀:旧年的哀愁,指过去一年中的不幸或失落。
- 泪岂挥能尽:形容泪水难以止住。
- 泉终闭不开:比喻心中的悲伤难以释怀。
- 春月过:春天的月亮过去,指时间的流逝。
- 私服示无缞:私下穿着的衣服显示没有穿上丧服,可能暗示诗人并未公开表达哀悼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令狐楚(766-837),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子敬,号梦得,河南洛阳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怀。此诗创作于立秋之日,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旧日哀愁的感慨。
创作背景: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天的开始。诗人在这天登上高台,感受秋风的到来,心中涌起了对过往岁月的哀思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透露出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未来不确定的忧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立秋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旧日哀愁的深刻感慨。诗中“清晓上高台,秋风今日来”描绘了清晨的景象,秋风的到来预示着季节的更替,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又添新节恨,犹抱故年哀”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诗的最后两句“更伤春月过,私服示无缞”则通过对比春月的流逝和私下穿着的衣服,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晓上高台,秋风今日来:清晨时分,诗人登上高台,感受到秋风的到来,预示着季节的更替。
- 又添新节恨,犹抱故年哀:诗人心中又增添了新的节日之恨,同时依然怀抱着旧年的哀愁,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 泪岂挥能尽,泉终闭不开:形容泪水难以止住,心中的悲伤难以释怀,比喻心中的泉眼闭合不开。
- 更伤春月过,私服示无缞:更让诗人伤心的是春月的流逝,私下穿着的衣服显示没有穿上丧服,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泪岂挥能尽,泉终闭不开”中,用“泉终闭不开”比喻心中的悲伤难以释怀。
- 对比:“更伤春月过,私服示无缞”中,通过对比春月的流逝和私下穿着的衣服,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悲伤。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时光流逝和旧日哀愁的感慨。诗人通过对立秋时节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秋风: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
- 高台:象征着诗人登高望远,抒发情感的场所。
- 泪:象征着内心的悲伤和无法释怀的情感。
- 春月: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和流逝的岁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清晓上高台”中的“清晓”指的是什么时间? A. 清晨 B. 傍晚 C. 深夜
- 诗中“又添新节恨,犹抱故年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忧虑 B. 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C. 对季节更替的感慨
- 诗中“泪岂挥能尽,泉终闭不开”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 诗中“更伤春月过,私服示无缞”暗示了诗人怎样的内心状态? A. 悲伤 B. 喜悦 C. 平静
答案:1. A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秋兴八首》:同样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以秋天的山居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秋兴八首》与令狐楚《立秋日悲怀》:两者都以秋天为背景,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而令狐楚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情感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令狐楚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令狐楚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