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

时间: 2025-01-19 18:04:49

白登城上早霜凄,黑水河边暮雁低。

还忆去秋明月下,胡笳吹过七陵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登城上早霜凄,
黑水河边暮雁低。
还忆去秋明月下,
胡笳吹过七陵西。

白话文翻译:

白登城上早晨的霜冻显得凄凉,
黑水河边的晚雁在低飞。
我还记得去年秋天明亮的月光下,
胡笳声响起时,吹过七陵的西边。

注释:

字词注释:

  1. 白登城:古代边塞城池,位于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是重要的军事防线。
  2. 早霜凄:形容早晨的霜冻带来一种清冷、凄凉的感觉。
  3. 黑水河:指黑水河,古代北方的河流,常与边塞生活相关。
  4. 暮雁低:黄昏时飞翔的雁群,表示秋天的到来。
  5. 明月下:在明亮的月光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夜景。
  6. 胡笳:古代一种乐器,常用于边塞音乐,具有悲壮的情感。

典故解析:

  • 七陵:指古代的七座墓丘,可能与历史上的某位人物或故事有关,代表着古代的战争和英豪。
  • 胡笳:象征着边塞的生活与情感,反映出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边塞生活的体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约1567-1620),明代诗人,字景升,号含章,晚号天籁。生于浙江,长期生活在边塞地区,常以边塞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故土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塞上曲》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边疆动荡,诗人在边塞生活的经历使其对自然和人情有深刻的感悟。这首诗既描绘了边塞的自然景象,又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反映了作者的乡愁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塞上曲》以其清晰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赢得了读者的共鸣。诗的开篇通过“白登城上早霜凄”展现了边塞的严寒与孤寂,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接着“黑水河边暮雁低”则描绘了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凄美的情境,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追忆去秋的明月和胡笳的声音,通过对过去的回忆,表现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的“明月”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象征着诗人心中那份难以忘却的情感。胡笳的声音则融入了历史的沉淀,给人一种悲壮的力量。

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情的交织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邃的思考。谢榛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强烈的意象反差,使得这首边塞诗不仅仅是一幅画面,更是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登城上早霜凄:描绘边塞清晨早霜的凄凉。
  2. 黑水河边暮雁低:描写黄昏时分的雁群,传达一种孤独感。
  3. 还忆去秋明月下:回忆去年的秋天,月光下的宁静时光。
  4. 胡笳吹过七陵西:胡笳的音乐飘荡在七陵的西边,象征着历史的回响。

修辞手法:

  • 比喻:早霜、暮雁与诗人的情感形成呼应,表现出内心的孤寂。
  • 拟人:将暮雁形容为“低”,使其更具情感色彩。
  • 对仗:上下联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沉思。诗中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交织,形成了一种深邃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登城:象征边疆的孤独与哀伤。
  • 早霜:代表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冷淡。
  • 暮雁:象征离别与忧伤。
  • 明月:传达宁静与美好的回忆。
  • 胡笳:象征边塞文化与历史的沉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描述的“白登城”位于哪个地区?

    • A. 南方
    • B. 北方
    • C. 西方
    • D. 东方
  2. 填空题:诗中的“胡笳”象征着___的情感。

  3. 判断题:全诗通过自然景象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对/错)

答案:

  1. B
  2. 边塞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燕歌行》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与《塞上曲》都描绘了边疆的景象,但前者更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而后者则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
  • 《燕歌行》同样表现了对边塞生活的感受,情感上更为直白,强调了战争的悲惨。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谢榛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