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别道友游白鹿观》
时间: 2025-01-06 04:27: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别道友游白鹿观
作者: 王哲 〔元代〕
要吹灯,中有作。
离暂别休疑却。
游白鹿观头看,
前便是成行脚。
要归来,霄为约。
丝不断真嬉谑。
诚语朴决重欢,
间紧把猿儿缚。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要点燃灯火,里面有些事情要做。
离别时不必怀疑再见。
游览白鹿观时,
眼前正是成行的脚步。
若想归来,约定在云霄之上。
丝线不断,真是嬉戏打闹。
真诚的话语朴实无华,欢聚的时光重如金。
在紧张间隙里,想把猿猴缚住。
注释:
字词注释:
- 吹灯: 点火、照明。
- 作: 这里可理解为有事情要做。
- 离: 离别,分离。
- 暂别: 短时间的告别。
- 游白鹿观: 指游览白鹿观,白鹿观是一个旅游胜地。
- 霄: 这里指高空或云霄。
- 丝不断: 可能指牵挂或不舍。
- 嬉谑: 玩耍、开玩笑。
- 诚语: 诚恳的话语。
- 朴决: 朴实而果断。
- 猿儿: 指猿猴,可能象征自由或野性。
典故解析:
“白鹿观”是一个著名的游览胜地,象征着美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诗中提及游览,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向往。古代文人常常将游览与抒怀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哲,元代著名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交融的时代,作品多以抒情和寓意为主,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哲与友人分别之际,正值游览白鹿观时,反映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自然美景的留恋。诗中描绘了离别的情感和对未来重聚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 别道友游白鹿观》通过游览白鹿观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诗的开头通过“要吹灯”引入,暗示着离别的时刻即将来临,情感的基调开始转向伤感。随后,诗人以“离暂别休疑却”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但又不失对重聚的期待,展现了人们在分别时的复杂心情。
诗中“游白鹿观头看,前便是成行脚”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游历的快乐与轻松,同时暗示着未来的重聚。“要归来,霄为约”则将情感提升至更高的层次,强调了友谊的期许与约定。整首诗在离别与相聚之间不断切换,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自然美的向往。
最后,诗的结尾部分以“间紧把猿儿缚”收束,似乎在说人生的旅途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分离与束缚,但真诚的友谊与快乐的时光会让这些痛苦变得可承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离别的叙述,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发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要吹灯,中有作: 暗示离别前有事情要处理,情绪开始转向。
- 离暂别休疑却: 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但也不想怀疑未来的重聚。
- 游白鹿观头看: 描述游览的场景,展现自然之美。
- 前便是成行脚: 眼前的美好景象,暗示着即将走向的未来。
- 要归来,霄为约: 强调对未来重聚的期待。
- 丝不断真嬉谑: 友谊的乐趣与牵挂,体现人际关系的深厚。
- 诚语朴决重欢: 真实的友谊与欢聚的珍贵。
- 间紧把猿儿缚: 暗示人生的束缚与自由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友谊比作自然之美,生动形象。
- 拟人: 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生活中离别与重聚的哲思。通过游览白鹿观的场景,诗人传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 象征着希望与光明,暗示友谊的温暖。
- 白鹿观: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象征着美好的生活向往。
- 霄: 高远与梦想,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和约定。
- 猿儿: 象征自由与束缚,反映人生的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游览地点是哪个?
A. 白鹿观
B. 桃花源
C. 长安 -
“要归来,霄为约”中的“霄”指什么?
A. 地面
B. 高空或云霄
C. 山顶 -
诗中提到的“丝不断”是指什么?
A. 牵挂与不舍
B. 友情的坚固
C. 自然的美好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人际关系的珍视。
- 李白的《赠友人》:探讨友谊与离别的主题。
诗词对比:
- 王哲的《踏莎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涉及离别与重聚的情感,但王哲更侧重于友谊与自然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具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哲诗文集》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踏莎行 别道友游白鹿观》的诗意与情感,以及王哲作为诗人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