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题破窗风雨图和王筠庵韵》
时间: 2025-01-14 13:49: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题破窗风雨图和王筠庵韵
金炯
草带残编,荷衣断袂。
破窗风雨深深闭。
江南倦客正思家,
灯花摇梦来乡里。
翠竹檐前,碧蕉丛里。
秋声斗合愁心碎。
不教潘鬓总成霜,
也应有泪如铅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秋雨中感到孤独的江南游子,他的衣服破烂,窗外的风雨使得他心中更加惆怅。江南的旅人正思念着家乡,梦中灯光摇曳,似乎又回到了故乡的场景。屋前翠竹摇曳,碧绿色的蕉树在秋声中显得格外凄凉,心中的愁苦如同秋声一样让人心碎。即使头发渐白,也难以抑制泪水如铅般沉重。
注释
- 草带残编:形容草编的物品已经破旧,残破不堪。
- 荷衣断袂:荷衣即用荷叶制成的衣服,断袂指衣袖断裂,形容衣物的破损。
- 破窗风雨:窗户破了,风雨透入,暗示外界的恶劣环境。
- 灯花摇梦:灯光闪烁,仿佛在摇动梦境。
- 潘鬓:指潘江的白发,借指年华老去。
- 铅水:比喻泪水沉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金炯,元代著名词人,与当时其他文人相比,他的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作品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在外漂泊之时,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愁苦,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诗歌鉴赏
金炯的《踏莎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现出游子在风雨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开头以“草带残编,荷衣断袂”开篇,描绘了游子衣衫褴褛的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写到破窗外的风雨,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更是对游子内心孤独和惆怅的映射。江南的倦客在灯下思念家乡,灯花摇曳的意象充满了诗情画意,仿佛引导着游子回到了梦中的故乡。
诗的后半部分,翠竹和碧蕉在秋声中斗合,形成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愁苦的心情在此加深。最后一句“不教潘鬓总成霜,也应有泪如铅水”,更是直接表达了游子内心的苦楚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思乡之情与人生的无常。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草带残编,荷衣断袂”:描述游子的衣物残破,暗示其生活困顿。
- “破窗风雨深深闭”:窗外的风雨象征着困扰其内心的忧愁。
- “江南倦客正思家”:游子因思乡而感到疲惫,带有深深的思念。
- “灯花摇梦来乡里”:灯光摇曳,激起游子对故乡的梦幻回忆。
- “翠竹檐前,碧蕉丛里”:自然景象渲染出一种凄凉的秋意。
- “秋声斗合愁心碎”:秋天的声音与游子的愁苦心情交织。
- “不教潘鬓总成霜”:即使头发渐白,仍不愿意接受现实。
- “也应有泪如铅水”:泪水沉重,表达出游子的心痛。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泪如铅水”)、拟人(如“灯花摇梦”)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思乡之情和人生的无奈,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游子内心的情感冲突,展现出深沉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带残编:象征破败和孤独。
- 破窗:象征外界的侵扰与内心的封闭。
- 灯花:象征回忆与思念。
- 翠竹和碧蕉:自然中的元素,增添了秋的凄凉气氛。
- 泪水:象征内心的悲伤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草带残编”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游子的丰富
- B. 游子的贫困
- C. 游子的快乐
- D. 游子的荣华
-
“灯花摇梦来乡里”中的“灯花”指什么?
- A. 灯光
- B. 花朵
- C. 梦境
- D. 回忆
-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赞美自然
- B. 思乡与孤独
- C. 生活的喜悦
-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思乡之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光表达思念。
诗词对比:
- 金炯的《踏莎行》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但金炯更强调了孤独与心痛,而李白则通过月光展现一种宁静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文学史》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金炯及其作品的背景、风格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