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江上阻风》
时间: 2025-01-06 04:16: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江上阻风
作者: 梁寅 〔元代〕
叠浪堆琼,横烟织素。停桡避险湾头住。
汀洲连水水连云,何曾迷却归人路。
今夕聊淹,明朝须去。休愁休怨休嗔怒。
还家正属好风光,啼莺
唤醒春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江上的风景,波浪重重叠叠,仿佛堆积了美玉,烟雾横生,像是织成的素锦。我停下船桨,避开险滩,在湾头停留。沙洲与水相连,水与云相接,归家的路从未迷失。今晚暂时停留,明天就要离去。不要忧愁、怨恨,也不要生气。回到家后正是美好的风光,黄莺啼鸣,唤醒春天的归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叠浪堆琼:形容波浪重重叠叠,像堆积的美玉。
- 横烟织素:烟雾横生,像是织成的白色素锦。
- 停桡:停下船桨。
- 汀洲:指沙洲。
- 何曾迷却归人路:怎么会迷失归家的路呢。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广为人知的典故,但通过描绘江上风光,反映出诗人对归家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寅是元代的著名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在江上游览时,感受到江水的美与归家的思念,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歌鉴赏:
《踏莎行 江上阻风》是一首通过描绘自然风景来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作品。诗中,叠浪与烟雾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江河的壮丽景象,也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波折与困难。诗人在舟中停留,避开险滩,表现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虽然面临离别的时刻,诗人却选择不去愁苦、怨恨,而是欣赏即将归家的美好风光。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由沉郁转为明朗,体现了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尤其是最后一句“啼莺唤醒春归”,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归家的温暖,使得整首诗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隐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叠浪堆琼,横烟织素:描绘江上的波涛和烟雾,营造出一种美丽而神秘的画面。
- 停桡避险湾头住:表达了诗人小心翼翼地在湾头停留,以避开潜在的危险。
- 汀洲连水水连云:描绘了水天一色的景象,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 何曾迷却归人路:强调归家的路是明确的,不会迷失。
- 今夕聊淹,明朝须去:表达了诗人对留在此地的留恋与明天的分别。
- 休愁休怨休嗔怒:劝诫自己不必为即将的离别而心生烦恼。
- 还家正属好风光:展现了归家的美好期待。
- 啼莺唤醒春归:用黄莺的鸣叫象征春天的到来,寓意着生活的希望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叠浪堆琼”,形象地比喻波浪的美丽。
- 对仗:如“休愁休怨休嗔怒”,使用排比增强语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浪:象征生活的波折与美丽。
- 烟:象征朦胧与神秘。
- 莺:象征春天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叠浪堆琼”主要表现了什么意象?
- A. 江水的平静
- B. 江水的波涛
- C. 江岸的风景
- D. 船的航行
-
诗人为什么选择“不愁、不怨、不嗔怒”?
- A. 因为他心情愉快
- B. 因为他要离开
- C. 因为他想享受当下
- D. 因为他不在乎
-
诗中提到的“啼莺”象征什么?
- A. 夏天的到来
- B. 春天的来临
- C. 秋天的凋零
-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梁寅的《踏莎行 江上阻风》更为注重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情感交融,展现了独特的江南风光与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