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含桃初作花,畏恐旁人见。
今日食含桃,空条谁复盼。
白话文翻译:
含苞待放的桃花刚刚盛开,我害怕让旁人看到。
今天我享用了含桃,空留的枝条又有谁来期待?
注释:
字词注释:
- 含桃:指初开花朵的桃树,暗指桃花未完全开放时的状态。
- 畏恐:害怕和担心。
- 旁人见:指其他人看到,这里体现了一种害羞或顾虑的心理。
- 空条:指桃树上只剩下的空枝条,意指没有结果的树枝。
- 复盼:再期待、再盼望。
典故解析:
- 桃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爱情和美好事物,同时也有“桃花运”的说法,指一种好的运势或爱情运。这里的含桃和空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失落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慎行(约1585-1642),明代诗人,字子明,号慎行,出身于书香门第。其诗清丽婉约,常以细腻的笔触描写自然景物及人情感受。
创作背景: 《子夜夏歌》是于慎行在夏季创作的一组诗,表现了对夏天自然景象的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此诗可能是在他经历了一段孤独或失落的情感后所作,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子夜夏歌·其三》以含桃花和空条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含桃初作花,畏恐旁人见”传达出一种羞涩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桃花寓意着春天的生机与爱情的希望,而“畏恐旁人见”则显露出诗人对自身情感的隐秘与内敛,似乎对外界的干扰充满了戒备。
后半部分“今日食含桃,空条谁复盼”则转向一种失落的情绪。诗人享用含桃的同时,意识到空留的枝条象征着没有结果的期待,暗示着他对过去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层次的语言,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感伤,反映出诗人对生命中美好与失落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含桃初作花”描绘了桃花初开的情景,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畏恐旁人见”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美好瞬间的珍惜与不安。
- “今日食含桃”则是诗人的自我享受,暗示着他对生活的追求。
- “空条谁复盼”则流露出一种对未来的无奈与失落感。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和对比,比如“含桃”与“空条”的对比,体现了期待与失落的结合。
- 通过“畏恐旁人见”表现了人的情感隐秘,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全诗探讨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内心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爱情、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无奈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爱情、希望与生命的美好。
- 空条:象征无奈与失落,暗示对未来的无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含桃”指的是什么? A. 桃树的果实
B. 桃花的状态
C. 桃树的枝条 -
诗人为何“畏恐旁人见”? A. 害怕别人嘲笑
B. 珍惜自己的情感
C. 不想分享美好 -
“空条谁复盼”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未来
B. 对现实的失落感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通过自然景象抒发情感。
诗词对比:
- 《子夜夏歌》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表现内心情感,但《子夜夏歌》更侧重于失落的情感,而《鹿柴》则有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于慎行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