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乳峰
作者: 刘因 〔元代〕
乱山如拥欲争先,
惟许孤峰入马鞭。
旧见剑光曾犯斗,
谁教箭筈亦通天。
只应绝顶千年石,
中有齐州九点烟。
安得凌风乘此去,
东游沧海看桑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峦的壮丽景象,四周的高山仿佛都在争先恐后地想要接近孤独的玉乳峰。曾经在这里见过剑光交锋的场景,谁能想到这里的箭也能直通天际。只应这绝顶的千年石头中,隐藏着齐州九点的烟雾。希望能够乘风而去,东游沧海去看看桑田的变化。
注释
字词注释
- 乱山:指重叠的山峦。
- 孤峰:孤独的山峰。
- 剑光:形容剑的光芒,象征着战斗或英雄气概。
- 箭筈:箭的末端部分,这里指箭的出射。
- 绝顶:山的最高点。
- 齐州:古代地名,现为山东省淄博市一带。
- 桑田:比喻土地的变化,原指桑树和田地,后引申为时间的变迁。
典故解析
- 剑光与斗:可能指古代的武士精神和战斗场景,象征着英雄气概及历史的沉淀。
- 九点烟:与齐州的特定地理和文化背景有关,象征着人烟和生活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因,元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独特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山水情怀。
创作背景
《玉乳峰》创作于元代,正值中国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玉乳峰》是一首展现山水壮丽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切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诗的开头以“乱山如拥欲争先”形象地描绘了周围高山的雄伟,似乎在激烈地争夺视线中的孤峰。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观,也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提到“剑光”和“箭筈”,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暗含了对勇气与力量的向往。
在“只应绝顶千年石”中,诗人以千年古石为象征,表现了自然的亘古不变和人世的沧桑变化。结尾两句展现了诗人希望乘风而去,游览沧海的愿望,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向往。这种情感贯穿整首诗,使其具有深刻的哲理和动人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乱山如拥欲争先:描绘山峦的重叠,形象生动。
- 惟许孤峰入马鞭:强调孤峰的高耸与独特,仿佛是马鞭触及的高度。
- 旧见剑光曾犯斗:回忆过去的战斗场景,带有历史感。
- 谁教箭筈亦通天:感叹箭的力量,象征人类的雄心。
- 只应绝顶千年石:表现山的恒久与坚韧。
- 中有齐州九点烟:细腻描写,象征人间烟火气。
- 安得凌风乘此去:表达希望自由的愿景。
- 东游沧海看桑田:渴望周游四方,感悟生活的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将山峦比作竞争者,增强了诗的动感。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沉思及对未来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豪情壮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乱山: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壮观。
- 孤峰:代表独立与高洁,象征追求理想的坚定。
- 剑光:象征勇气与战斗精神。
- 千年石:象征持久与历史的深厚。
- 沧海桑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乱山如拥”的意思是: A. 山峦重叠,如同拥挤
B. 山峦分散,毫无生气
C. 山峦消失不见 -
“安得凌风乘此去”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A. 渴望自由
B. 渴望权力
C. 渴望财富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描绘山水之美,表达诗人情怀。
- 李白的《庐山谣》:展现山水之间的豪情与壮丽。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因的《玉乳峰》和王维的《终南山》,刘因更加注重表现自然的壮美,而王维则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展现了深邃的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刘因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