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左小洲邑侯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9 22:36:07

左侯去日日无光,百里山河景色凉。

童叟群呼遮去马,图书数卷伴行囊。

宁川自植陶潜菊,澄海谁培召伯棠。

追数慈仁真种种,恨无迁笔续循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左小洲邑侯四首 其二
左侯去日日无光,百里山河景色凉。
童叟群呼遮去马,图书数卷伴行囊。
宁川自植陶潜菊,澄海谁培召伯棠。
追数慈仁真种种,恨无迁笔续循良。

白话文翻译:

左侯离去的日子里,光明似乎消失,
百里山河的景色变得冷清。
老少们纷纷呼喊,阻挡了我的马,
只有几卷书籍陪伴我在行囊中。
宁川自种了陶潜的菊花,
澄海又有谁来培育召伯的棠树?
追忆那几位仁慈之人,真是种种情境,
可怜我没有迁笔续写的能力,只能遗恨。

注释:

  • 左侯:指的是诗中所提及的左小洲邑侯,可能是指一位朋友或知己。
  • 宁川:可能为地名,也可以指心境宁静的地方。
  • 陶潜:指陶渊明,著名的田园诗人,以其种菊花而闻名。
  • 召伯:古代贤人,以其培育的棠树著称。
  • 迁笔:指写作、记录的行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天性(?—约1580年),字宗臣,号天性,明代诗人。王天性生于动荡的明代,经历了社会的变革与文化的碰撞。他的诗歌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尤以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与友人左小洲邑侯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惆怅。诗中传达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自然的依恋,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离别时的惆怅与无奈。开篇两句“左侯去日日无光,百里山河景色凉”,描绘了左侯离去后的孤寂与凄凉,似乎连周围的景色也因他的离去而失去了生气。接下来的“童叟群呼遮去马”,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切,尽管世态炎凉,但仍有人在阻挡诗人的去路,似乎是对他离开的不舍与担忧。

后四句中,作者回忆起陶渊明的菊花和召伯的棠树,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尤其是“追数慈仁真种种,恨无迁笔续循良”,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左侯去日日无光:左侯的离去让诗人的生活失去了光彩,暗示着友情的缺失。
  • 百里山河景色凉:周围的自然景色也因离别而显得冷清,增添了离愁。
  • 童叟群呼遮去马: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仍在,老少的呼喊让诗人感受到牵挂。
  • 图书数卷伴行囊:书籍成为了诗人孤独旅程中的唯一陪伴。
  • 宁川自植陶潜菊:自种陶渊明的菊花,表明了诗人渴望回归自然与简单的生活。
  • 澄海谁培召伯棠:对召伯的追忆,象征着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 追数慈仁真种种:缅怀过去的仁人志士,表达对人情的怀念。
  • 恨无迁笔续循良:无奈于无法继续书写这些美好,感到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无光”比喻失去友谊后的凄凉。
  • 对仗:如“童叟群呼”和“图书数卷”,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菊花与棠树象征对自然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离别的惆怅,展现了人情冷暖与自然之美,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希望与友谊。
  • 山河:代表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冷清。
  • 童叟:象征着人情的温暖与关怀。
  • 菊花:代表隐逸与清高的理想生活。
  • 棠树:象征对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左侯”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陶渊明
    B. 召伯
    C. 左小洲邑侯
    D. 王天性

  2.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厌恶
    B. 无所谓
    C. 热爱与向往
    D. 忽视

  3. “恨无迁笔续循良”中的“迁笔”指的是什么?
    A. 移动笔迹
    B. 写作、记录
    C. 迁居
    D. 书法

答案:1. C,2. C,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同样表达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送别》:表现离别时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色。

诗词对比:

  • 王天性与陶渊明的作品对比:两者都强调友谊与自然,但王天性的情感更加细腻,对离别的感伤更为明显。
  • 王天性与李白的作品对比:李白注重豪放与个性,王天性则更倾向于细腻与内省。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天性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