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杜甫
华轩蔼蔼他年到,
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
幸分苍翠拂波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华丽的楼阁在未来的某年将会到达,绵竹的亭子高高耸立在县城之上。江边的居所前面没有这样的景物,幸好有苍翠的绿意在波涛上轻轻拂动。
注释:
字词注释:
- 华轩:华丽的楼阁,这里指代美好的未来。
- 绵竹:这里特指“绵竹”,即今四川绵竹,盛产竹子,形容亭子高耸。
- 亭亭:形容高耸的样子。
- 分苍翠:分开翠绿的景象,形容自然的美丽。
- 拂波涛:轻轻拂动波涛,形容自然景色的动感。
典故解析:
- 绵竹:古代名胜,因其竹林而著名,常被诗人歌颂。
- 江上舍前:指居所临江而建,强调环境的优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被誉为“诗圣”。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他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绵竹的自然风光,并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向往。开头的“华轩蔼蔼”,不仅描绘了未来的美好景象,也传达出一种期待和希望。接下来的“绵竹亭亭出县高”,则更具体地表现了绵竹的高耸和壮丽,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整首诗通过江边居所的对比,强调了自然景色的独特与优美,诗人因而感到欣慰。最后一句“幸分苍翠拂波涛”,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和谐美好的画面,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华轩蔼蔼他年到:诗人设想未来的某一年,华丽的楼阁将会到达,表现出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 绵竹亭亭出县高:描绘绵竹的亭子高耸入云,显示出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 江上舍前无此物:在江边的居所前并没有如此美丽的景物,反映出诗人对环境的珍惜和向往。
- 幸分苍翠拂波涛:感叹能够分享这片苍翠的美景,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动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华轩”与未来的美好生活相联系。
- 对仗:如“华轩蔼蔼”和“绵竹亭亭”,形成音韵的美感。
- 拟人:自然景物如“苍翠”似乎也有生命,给予读者一种亲切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的积极向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轩:象征未来的美好与希望。
- 绵竹:代表自然的壮丽与生命力。
- 苍翠:象征生机与美好。
- 波涛:寓意生命的起伏与变化,蕴含自然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华轩”主要象征什么?
A. 诗人的住所
B. 未来的美好生活
C. 自然景色
D. 竹林 -
“绵竹亭亭出县高”中“亭亭”一词最能表达什么?
A. 低矮
B. 高耸
C. 破碎
D. 幽静 -
诗人对江边的居所的感受是怎样的?
A. 失望
B. 满意
C. 无所谓
D.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杜甫的《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写自然景观,但杜甫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王之涣则强调壮丽的景色与豪情壮志。两者在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