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岐州源长史归(同在崔常侍幕中,时常侍已殁)》
时间: 2025-01-01 14:50: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岐州源长史归
握手一相送,心悲安可论。
秋风正萧索,客散孟尝门。
故驿通槐里,长亭下槿原。
征西旧旌节,从此向河源。
白话文翻译:
握手相送,心中悲伤无从言说。
秋风萧索,来客已散去孟尝门前。
故乡的驿站在槐树阴下,长亭旁的木槿盛开。
从今往后,征战的旧旗帜将向河源飘扬。
注释:
- 握手:指告别时的握手,表示情感的交流。
- 孟尝门:指孟尝君的门第,孟尝君为历史上著名的交游之士,象征着文人雅士的交往。
- 故驿:指旧日的驿站。
- 槐里:槐树下,象征着故乡的温暖与怀念。
- 长亭:长亭是古代旅途中的休息之地,象征离别。
- 旌节:古代军队的旗帜,象征着征战与荣耀。
- 河源:指往西征的方向,寓意着未来的道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王右丞,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代表作品有《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王维的诗风以清新、自然、闲适著称,与他的山水画艺术相辅相成。
创作背景:
《送岐州源长史归》创作于王维担任地方官员期间,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对离别的感伤。岐州源长史是王维的朋友,诗中提到的“常侍”已去世,显示了王维对时光流逝与人事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岐州源长史归》是王维在朋友离别之际所作,诗中通过握手的细节,展现了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开头两句以“握手”引入,表现出即将分离的伤感。第三句“秋风正萧索”引入了时节的变化,增强了离别的愁绪,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提到的“故驿”和“长亭”,一方面描绘了自然的景致,另一方面也是对故乡和过往岁月的缅怀。最后一句“征西旧旌节”,既是对朋友未来征途的祝福,也暗含着对往昔的追忆。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体现了王维诗歌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握手一相送:握手告别,展现了离别的情感。
- 心悲安可论:内心的悲伤无法用言语表达。
- 秋风正萧索:秋风凛冽,象征着孤寂与离别的氛围。
- 客散孟尝门:客人已散,孟尝门作为聚会之所,象征着友情的终结。
- 故驿通槐里:旧驿站连接槐树,勾起对故乡的思念。
- 长亭下槿原:长亭是离别的地方,木槿花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征西旧旌节:提到战争的记忆,暗示着友人的未来旅途。
- 从此向河源:表达了朋友要出发的决心与对未来的期许。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握手一相送,心悲安可论”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秋风”、“槐里”、“长亭”等意象,营造出愁苦的情感氛围。
- 象征:旌节象征着征战与荣耀,暗含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握手告别、秋风萧索、故乡思念等意象,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孤独与离别。
- 槐树:故乡的象征,代表温暖的记忆。
- 长亭:旅途中的停留,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旌节:代表战争与未来的征途,寄托着对友人的期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维的“送岐州源长史归”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战争
- B. 离别与思念
- C. 自然风光
-
诗中提到的“孟尝门”象征着什么?
- A. 乡愁
- B. 友情
- C. 离别
-
诗中提到的“秋风”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萧瑟与孤独
- C. 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赠花卿》
- 李白的《送友人》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岐州源长史归》与杜甫的《赠花卿》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王维更注重自然景致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而杜甫则以更直接的方式表现友谊的珍贵。
参考资料:
- 《王维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