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
时间: 2025-01-17 10:10: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解薜登天朝,去师偶时哲。
岂惟山中人,兼负松上月。
宿昔同游止,致身云霞末。
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
好依盘石饭,屡对瀑泉渴。
理齐小狎隐,道胜宁外物。
舍弟官崇高,宗兄此削发。
荆扉但洒扫,乘闲当过歇。
白话文翻译:
我登上山顶,远离了名师偶然遇见的哲人。
这山中人岂止是我一人,还有那松树上的明月。
往昔我们曾一同游玩,身心融入云霞之中。
我打开窗户,面朝颍水,卧看飞鸟消失在天边。
我喜欢靠在盘石上用餐,常常对着瀑布解渴。
理想与隐居的生活比外界的繁华更胜一筹。
我的弟弟官职高升,而我这个宗兄已剃发为僧。
荆门前只需洒扫,闲暇时就可以在这里歇息。
注释:
- 薜:一种植物,通常用以指代山中的野草。
- 天朝:指天上的朝廷,寓意高远。
- 宿昔:指的是以前的日子。
- 颍阳:指颍水,可能指的是某处的河流。
- 盘石:指平坦的大石头,用来形容休息的场所。
- 小狎隐:小隐,形容隐居的生活。
- 舍弟:指的是自己的弟弟。
- 宗兄:指的是宗族中的兄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阮籍,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诗而著称,尤其擅长通过自然景物抒发情感,形成了“王维风格”。
创作背景:
《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是王维在山中隐居时写的,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亲友的思念。此诗也反映了王维在唐代社会动荡背景下追求宁静生活的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传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喧嚣的厌倦。开篇以“解薜登天朝”点明了诗人已经远离了世俗的纷扰,选择隐居在山中。这里的“天朝”不仅是指高远的天空,也是指理想中的境界。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往昔的回忆,表达了与友同行的愉悦与心灵的契合。“宿昔同游止,致身云霞末”,让人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与共享的宁静时光。诗中运用了大量自然意象,如“飞鸟”、“松上月”等,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了生活的细节:“好依盘石饭,屡对瀑泉渴”,展现了他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享受。相较于外界的喧嚣,隐居的生活更显得宁静而美好。
诗的最后,提到弟弟的官职高升,而他自己选择了削发为僧,这一对比不仅彰显了诗人对世俗成就的淡泊,也反映了他对内心世界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使人能感受到一种超然与清雅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解薜登天朝:解开野草,登上山顶,暗示离开世俗。
- 去师偶时哲:远离了名师,偶然邂逅哲人,表现了追求自由。
- 岂惟山中人,兼负松上月:不仅是山中的人,还有松树上的月亮,强调自然的和谐。
- 宿昔同游止,致身云霞末:回忆过去的游玩,身心融入云霞,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打开窗户,面朝水流,看飞鸟消失,表现出悠闲自得的生活。
- 好依盘石饭,屡对瀑泉渴:喜欢在石头上用餐,时常对着瀑布解渴,强调自然的馈赠。
- 理齐小狎隐,道胜宁外物:理想与隐居的生活胜过外界的繁华,表达隐居的价值。
- 舍弟官崇高,宗兄此削发:弟弟官职高升,而自己选择削发为僧,表现出对物欲的超脱。
- 荆扉但洒扫,乘闲当过歇:荆门前只需打扫,闲暇时可以歇息,体现隐居生活的简单与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云霞,表达了理想与超脱。
- 拟人:飞鸟似乎在与诗人对话,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盘石饭”与“瀑泉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追求,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清净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薜:象征着自然的野生与自由。
- 松:代表着坚韧与长寿,也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 云霞: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理想的境界。
- 飞鸟:代表着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 瀑泉:象征着清新、纯净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维的字是什么?
- A. 子安
- B. 摩诘
- C. 诗人
-
诗中提到“宿昔同游止”是指什么?
- A. 兄弟一起长大
- B. 过去的游玩时光
- C. 学习诗歌
-
诗人选择削发为僧是为了?
- A. 追求名利
- B. 超脱世俗
- C. 旅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李白的隐居诗,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静夜思》:李白的思乡之作,展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维 vs. 李白:王维的《留别山中温古上人》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对比。王维更注重自然和隐逸,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这反映出两位诗人在风格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参考资料:
- 《王维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