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引》

时间: 2025-01-02 02:35:01

传杯联唱,邀客重赓,去年旧约。

故曲花飞,吟窗影转浑未觉。

一点痕接风流,念水西酬酢。

残劫相因,漫惊沧海如昨。

春意将阑,叹香红、梦魂难托。

酒边情素,前尘空嗟负却。

几许无名幽恨,伴醉馀欢谑。

消与丛兰,倩谁同吊骚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华胥引
作者: 王蛰堪

传杯联唱,邀客重赓,去年旧约。
故曲花飞,吟窗影转浑未觉。
一点痕接风流,念水西酬酢。
残劫相因,漫惊沧海如昨。
春意将阑,叹香红梦魂难托。
酒边情素,前尘空嗟负却。
几许无名幽恨,伴醉馀欢谑。
消与丛兰,倩谁同吊骚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酒宴的情景,诗人在回忆去年的约定。尽管花瓣随风飘落,吟唱的影子却依旧似乎未曾觉察。诗人感慨往昔的风流情韵,思念着水边的情谊。经过残酷的劫难,似乎一切如昨般清晰。春天的气息已经接近尾声,感叹那香红的梦境难以捉摸。酒桌上的情感往事,令人空自惋惜,多少无名的幽怨,伴随醉后的欢笑。最后,诗人感叹究竟有谁能同伴自己,去哀悼这逝去的情感。

注释

  • 传杯联唱:指的是在宴会上相互传递酒杯,进行唱和。
  • 故曲花飞:指旧曲调与花瓣纷飞,暗指美好往事。
  • 念水西酬酢:想起水边的情谊。
  • 残劫相因:经历的磨难依然相互影响。
  • 香红梦魂难托:春天已近尾声,香红的梦境难以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蛰堪,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人生阅历而闻名。其作品常常蕴含着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华胥引》创作于一个春天的酒宴场合,诗人在与朋友聚会时,借酒抒怀,回忆往昔的情感与美好。

诗歌鉴赏

《华胥引》是一首充满抒情与回忆的古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与朋友共酌的欢愉与对往昔的眷恋。诗中“传杯联唱”不仅表现了宴会的热闹,也暗示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与互动;而“去年的旧约”则引出了对往昔美好的回忆,令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延续。诗人以“念水西酬酢”描绘了一种情感的怀念,似乎在追溯那些曾经的欢愉时光,但又因“残劫相因”而感受到命运的无常。

春天的气息即将消逝,诗人对“香红梦魂”的叹息,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失去感到难以释怀。酒桌上的情感往事,虽令人惋惜,但也体现了人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悲欢离合。最后,诗人以“倩谁同吊骚魄”结尾,留给读者一种孤独与渴望的感觉,似乎在呼唤能够理解他的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传杯联唱:宴会上互相传递酒杯,形成一种热闹的氛围。
  • 邀客重赓:邀请朋友再次吟唱,重温旧日情景。
  • 去年旧约:提到过去的约定,暗示对往昔的怀念。
  • 故曲花飞:旧曲调如同花瓣般飞舞,带着回忆的色彩。
  • 吟窗影转浑未觉:吟唱的影子在窗前游离,似乎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 一点痕接风流:留下了一点点的痕迹,隐喻着风流韵事。
  • 念水西酬酢:回忆水边的交往与酬酢。
  • 残劫相因:经历的苦难依然影响着现在。
  • 漫惊沧海如昨:似乎一切都如同往昔一般清晰。
  • 春意将阑:春天即将结束。
  • 叹香红梦魂难托:对美梦的追求和失落感到无奈。
  • 酒边情素:酒旁的情感往事。
  • 前尘空嗟负却:对往昔的惋惜与失落。
  • 几许无名幽恨:不少无名的怨恨。
  • 伴醉馀欢谑:伴随醉后的欢笑。
  • 消与丛兰:美好的事物消逝了。
  • 倩谁同吊骚魄:询问谁能与自己一同哀悼这逝去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红梦魂”,将梦比作香红色的花,传达美好而难以捉摸的情感。
  • 对仗:如“酒边情素,前尘空嗟负却”,前半句与后半句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展现了人们在情感上的挣扎与迷茫。

意象分析

  • :象征友情与欢聚。
  • :代表美好与短暂的事物。
  • :象征流动的情感与记忆。
  • :象征生机与希望,但又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传杯联唱”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舞蹈
    b. 互相传递酒杯唱歌
    c. 书法艺术

  2. “香红梦魂难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美好回忆的无奈
    c. 对现实的满足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事的思念。
  • 苏轼的《水调歌头》:描绘了人对月的思念,体现了时间的流逝。

诗词对比

  • 王蛰堪的《华胥引》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两者都蕴含了对往事的思念与孤独,但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华胥引》的诗意及其背后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