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得舍弟书
作者: 姚合 〔唐代〕
亲戚多离散,三年独在城。
贫居深稳卧,晚学爱闲名。
小弟有书至,异乡无地行。
悲欢相并起,何处说心情。
白话文翻译:
亲戚朋友多已离散,三年我独自在这座城市里。
生活贫困,深夜安稳地躺卧,晚年学习却喜欢闲适的名声。
小弟寄来书信,却在异乡无处可行。
悲欢交织而起,我在哪里可以倾诉我的心情呢?
注释:
- 亲戚:亲属、家人。
- 离散:分离、散落。
- 独:孤单、一个人。
- 贫居:生活贫困,居住条件差。
- 稳卧:安稳地躺卧。
- 晚学:晚年学习,指年纪大时仍在学习。
- 闲名:不为名利奔波,享受悠闲的生活。
- 书至:书信寄到。
- 异乡:异地、外乡。
- 悲欢:悲伤与欢乐。
- 心情:内心的感受、情绪。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流动性和个体的孤独感。诗人在繁华的城市中感受到亲戚间的疏离与孤独,恰如当时许多文人所面临的处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约780-842),字子瑾,号希逸,唐代诗人,生于今天的山西省。姚合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闻名,作品多描绘生活与自然,情感细腻,尤其擅长五言古诗。
创作背景:
《得舍弟书》是在唐代社会变动与个人生活困境中产生的,反映了诗人对家庭、亲情的思念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得舍弟书》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在城市孤独生活的人的内心世界。首联“亲戚多离散,三年独在城”直接表露了诗人对亲情的渴望和对孤独生活的无奈。在都市的喧嚣中,亲戚的离散让他倍感失落,三年的独处更是加深了这种感受。
接下来的“贫居深稳卧,晚学爱闲名”,诗人以朴实的生活状态反映出对现实的接受与无奈。虽有晚年的学习,但更多的是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这种对名利的淡泊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
“小弟有书至,异乡无地行”则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在异乡漂泊的无奈与孤独。即便有书信传来,远隔千里仍无法相聚,情感的交流也显得苍白无力。
最后一句“悲欢相并起,何处说心情”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悲与欢交织,心情无处诉说,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孤独与无奈。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社会变迁中对亲情的渴望与对孤独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亲戚多离散:亲人朋友多已疏远,反映了社会环境的变化。
- 三年独在城:三年时间在城市独自生活,增添了孤独感。
- 贫居深稳卧:居住条件贫困,却又在夜深时感到安稳。
- 晚学爱闲名:年纪渐长仍在学习,但更向往悠闲生活。
- 小弟有书至:小弟寄来的书信,代表着关切和思念。
- 异乡无地行:在陌生的地方无处可去,表现出漂泊的无助。
- 悲欢相并起:悲伤与快乐交错,复杂的情感交织。
- 何处说心情:无处诉说心情,表现出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悲欢相并起”与“何处说心情”,形成对比。
- 意象:孤独的城市、贫困的生活、书信的寄送等意象,展现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亲情的渴望、对孤独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社会变化中对内心情感的无奈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独的城市:象征着个体在社会中的孤立。
- 书信:传递情感的媒介,代表着亲情的联系。
- 贫困:反映了生存的艰辛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亲戚多离散”,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亲情的浓厚
B. 对亲情的失落
C. 对朋友的怀念
D. 对生活的满足 -
诗人对待名利的态度是?
A. 追求名利
B. 拥抱名利
C. 淡泊名利
D. 反对名利 -
“小弟有书至”中的“书”指的是什么?
A. 书籍
B. 信件
C. 文章
D. 诗歌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夜晚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强调了友情与别离的情感,展现了离别的感伤与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姚合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