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题金州西园九首 垣竹
作者: 姚合 〔唐代〕
原文展示:
种竹爱庭际,亦以资玩赏。
穷秋雨萧条,但见墙垣长。
宣尼高数仞,固应非土壤。
白话文翻译:
我在庭院边种竹子,既是为了欣赏它的美丽。
到了深秋,雨水淅沥,四周萧条,但我只看到墙边的竹子渐渐长高。
孔子虽身高数仞,但他所处的环境并非适合生长。
注释:
- 种竹:种植竹子,表示对竹子的喜爱。
- 资玩赏:作为欣赏的对象。
- 穷秋:深秋,指季节已经到了晚期。
- 雨萧条:形容秋雨的淅沥和环境的冷清。
- 墙垣:墙壁和围墙,竹子在这处环境长得很好。
- 宣尼:指孔子,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 高数仞:身高几仞,仞为古代长度单位,表示高大。
- 土壤:这里指的是生长的环境。
典故解析:
“宣尼”即孔子,代表了智慧与文化的象征。诗中提到孔子,暗示竹子虽在贫瘠的土壤中仍能生长,象征着智慧与品德的滋养并不依赖于环境的优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唐代诗人,以其诗歌清新脱俗、意境优美而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姚合在金州西园时,表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对竹子的欣赏,反映了唐代诗人追求自然与人文结合的艺术风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竹子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精神追求的渴望。诗中“种竹爱庭际”开头便直接阐明了种植竹子的缘由,既是为了美化庭院,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在“穷秋雨萧条”的环境中,竹子依然挺立,显示了它的坚韧与生命力。诗人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暗含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正如孔子所象征的智慧与品德,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环境的优越,而在于内在的坚持与追求。整首诗简练而意蕴深远,展示了姚合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种竹爱庭际: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热爱和对其美化环境的追求。
- 亦以资玩赏:不仅为了实用,更是为了欣赏竹子的优雅。
- 穷秋雨萧条:深秋时节,环境显得荒凉孤寂。
- 但见墙垣长:尽管环境萧条,竹子却在墙边顽强地生长。
- 宣尼高数仞:提到孔子,象征着高尚的品德与智慧。
- 固应非土壤:强调环境不是决定生长的唯一因素。
修辞手法:
- 对比:竹子的生长与萧条的秋雨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生命的坚韧。
- 象征:竹子象征着品德与精神的追求,孔子则代表智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竹子的种植与生长,表达了诗人对生命顽强与追求智慧的认同,强调内在品质胜于外在环境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坚韧、清雅与灵性。
- 秋雨:象征孤寂与冷清的环境。
- 墙垣:代表了稳定的支持与生长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宣尼”指的是谁?
- A. 老子
- B. 孔子
- C. 庄子
-
“穷秋雨萧条”中“穷秋”指的是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深秋
-
诗中竹子生长的环境被比作什么?
- A. 富饶的土地
- B. 贫瘠的土壤
- C. 繁茂的森林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比较姚合的竹子描写与王维《竹里馆》中对竹子的描绘,可以发现两者都强调竹子的清雅和坚韧,但姚合更侧重于竹子在逆境中生长的坚韧,而王维则更注重竹子带来的宁静与美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姚合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