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忆砚
作者: 姚合 〔唐代〕
帝里闲人少,
谁同把酒杯。
砚山篱下菊,
今日几枝开。
晓角惊眠起,
秋风引病来。
长年归思切,
更值雁声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的孤独情景。作者身处帝都,闲人寥寥,难以找到朋友共饮。他在砚山的篱笆下看到几枝菊花盛开,感叹今天也只有这些花开。清晨的角声惊醒了他,秋风送来一丝病痛的感觉。长年的思乡之情愈发强烈,更加受到雁声的催促。
注释
- 帝里:指长安(今西安),唐朝的都城。
- 闲人少:表示在这个节日里,身边的人很少,显得孤独。
- 把酒杯:指饮酒,通常用来庆祝节日。
- 砚山:砚池的山,可能指一种自然景观,象征着隐逸的生活。
- 晓角:指清晨的角声,古时用来报时的乐器。
- 秋风引病来:秋风使人感到寒冷,身体容易生病。
- 长年归思切:长年思乡之情切实而深重。
- 雁声催:雁声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提醒人们的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合(约公元 780-842年),唐代诗人,字子文,号涧亭,晚唐时期的诗人,以五言律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节日的背景促进了对孤独和思乡的深刻体验。重阳节是一个祭祖和登高的节日,诗人身处长安,面对节日的孤寂,感受到浓厚的乡愁。
诗歌鉴赏
《九日忆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唐代诗人姚合在重阳节时的孤独与哀愁。诗的开头“帝里闲人少”,直接点出作者的孤独,身在繁华的长安,却难以找到共饮的朋友,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节日的悲凉。接着,诗中提及“砚山篱下菊”与“今日几枝开”,菊花在古代象征着高洁与超然,诗人通过菊花的盛开,暗示着自己对生活的期盼与慰藉,然而这种美好却显得格外孤单。
“晓角惊眠起,秋风引病来”,这两句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突如其来的寒意,作者通过“秋风”传达出身体的脆弱与情感的低落,秋风不仅带来季节的变化,更引发了思乡的情绪。最后两句“长年归思切,更值雁声催”,则是情感的高潮,长久的思乡之情在雁声的催促下愈发显得强烈,雁阵飞过,唤起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对友谊缺失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浓厚思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帝里闲人少:身处长安,周围人稀少,暗示作者的孤独。
- 谁同把酒杯:没有人可以一起饮酒,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 砚山篱下菊:在篱笆下的菊花,象征着自然和美好。
- 今日几枝开:尽管有菊花开,但数量不多,表明孤独的心境。
- 晓角惊眠起:早晨的角声将他从梦中惊醒,暗示清晨的宁静与突兀。
- 秋风引病来:秋风使人感到疾病,象征着季节的变化与脆弱的身体。
- 长年归思切:长久的思乡之情愈加明显。
- 更值雁声催:雁声的到来进一步催生思乡之情,加深了愁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帝里闲人少,谁同把酒杯”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象征:菊花象征着高洁、孤独和思乡,雁声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思念。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节日孤独感的深刻体验,以及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渴望。
- 秋风:象征季节的变化,带来孤独和思乡的情感。
- 雁声:代表秋天的来临,唤醒了内心深处的思乡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帝里”指哪个城市?
- A. 洛阳
- B. 长安
- C. 杭州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孤独感?
- A. 菊花
- B. 秋风
- C. 雁声
- D. 以上都是
-
诗中“晓角惊眠起”意为?
- A. 早晨的乐器声
- B. 清晨的惊醒
- C. 夜晚的梦境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更侧重于兄弟情谊;姚合的《九日忆砚》则聚焦于孤独与自然的结合,情感更显内敛和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