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四年元日口占》

时间: 2025-01-17 10:13:17

起灭浮沤聚散尘,何须分寸较来真。

莫名其妙从前事,聊胜于无现在身。

多病可知零件坏,得钱难补半生贫。

晨曦已告今天始,又是人间一次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九九四年元日口占
起灭浮沤聚散尘,
何须分寸较来真。
莫名其妙从前事,
聊胜于无现在身。
多病可知零件坏,
得钱难补半生贫。
晨曦已告今天始,
又是人间一次春。

白话文翻译:

1994年元旦的口占
泡沫起落,尘埃聚散,
何必斤斤计较真与假。
往事难以理解,
聊胜于无的现在。
多病可知,身体的零部件坏了,
即使得钱也难以弥补半生的贫穷。
晨曦已经告诉我,新的一天开始,
又是人间的一次春天。

注释:

  • 浮沤:比喻泡沫,形象地描绘了事物的短暂和无常。
  • 分寸:指斤斤计较,强调对真假的争论。
  • 聊胜于无:表示虽然不太好,但总比没有强。
  • 零件坏:比喻身体健康的缺陷。
  • 晨曦:指清晨的阳光,比喻新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启功(1912-2005),字元白,号启功,现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和学者,擅长汉字书法和古典诗词。他的创作风格结合传统与现代,常常展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1994年的元旦,正值新年的开始,诗人通过对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哲理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人生哲理,充满了对时间的感悟和对现实的思考。开头两句“起灭浮沤聚散尘”较为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无常,正如浮沫一样,聚集又散去,瞬息万变。接着诗人以“何须分寸较来真”来反思人们对真理的追求,质疑斤斤计较的必要性。此时,作者似乎在提醒读者,有些事情的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下的体验。

“莫名其妙从前事,聊胜于无现在身。”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无奈与对现在的珍惜,虽然过去的事情常常令人困惑,但活在当下,已是人生的福气。接下来的“多病可知零件坏,得钱难补半生贫”则是对身体健康和财富的思考,强调了人生中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匮乏。

最后两句“晨曦已告今天始,又是人间一次春”则给整首诗带来了一丝希望,告诫人们每一个新的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整首诗在哲理思考中流露出对生命的珍视,展现了启功对人生的深厚理解和宽广胸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起灭浮沤聚散尘:描绘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2. 何须分寸较来真:质疑对真理的争论是否有必要。
  3. 莫名其妙从前事:对过往的迷茫与无奈。
  4. 聊胜于无现在身:强调活在当下的重要性。
  5. 多病可知零件坏:反映身体健康的脆弱。
  6. 得钱难补半生贫:财富无法弥补内心的贫乏。
  7. 晨曦已告今天始:揭示新一天的开始。
  8. 又是人间一次春:象征希望和新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浮沤,形象生动。
  • 对仗:如“起灭”与“聚散”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象征:晨曦与春天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虽然身体与财富有缺陷,但新的一天总是带来新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浮沤:象征人生的短暂与虚幻。
  2. 晨曦:象征新的开始。
  3. :象征生命的再生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人生的无常
    B. 追求财富
    C. 过往的回忆
    D. 对未来的展望

  2. “起灭浮沤聚散尘”中“浮沤”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困扰
    B. 人生的短暂
    C. 财富的消逝
    D. 健康的缺失

  3. 诗中提到的“晨曦”象征着什么?
    A. 过去的回忆
    B. 新的开始
    C. 财富的积累
    D. 健康的恢复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希望。
  • 《登高》 - 杜甫:反映了对人生苦短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启功的《一九九四年元日口占》与王维的《鹿柴》在意境上都有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前者更倾向于现实的反思,后者则是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归属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启功诗文选》
  • 《王维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