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来
桐风惊心壮士苦,
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
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
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
恨血千年土中碧。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临,桐树的风声让壮士心中感到悲苦,
微弱的灯光下,虫鸣啼叫,寒意袭人。
谁在读那青色的简册,想要写下心中的思绪,
却让花虫在纸上留下空洞的痕迹。
今夜思念充满心头,感觉肠子都要扯直,
细雨中,香魂似乎在为书客而悲鸣。
秋天的坟墓中,鬼魂唱着鲍家的诗,
对着千年埋藏的血恨,心中依旧碧绿如昔。
注释:
- 桐风:指秋风,桐树的叶子在风中摇晃,带来一种悲凉的感觉。
- 壮士苦:勇士因秋风而感到痛苦,暗指豪杰的孤独与失落。
- 衰灯:微弱的灯光,象征着孤寂和无助。
- 络纬:一种夜行动物,声音悲鸣,象征秋夜的凄凉。
- 青简:古代的书简,象征着文化和知识。
- 花虫粉空蠹:花虫在书籍上留下的痕迹,象征着文化的消逝与无奈。
- 香魂:指死者的灵魂,表示对逝去人的怀念。
- 秋坟:秋季的坟墓,意指对死者的追思。
- 鲍家诗:指鲍照的诗,体现对文学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号清江,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生于盛唐时期,李贺的诗歌常常表现出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李贺晚年,正值其人生的低谷,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秋天作为季节的象征,常常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沉思和对逝去的怀念。
诗歌鉴赏:
李贺的《秋来》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秋天的凄凉与思念。诗中开头的“桐风惊心壮士苦”便直击人心,桐树的秋风不仅让人感受到寒冷,更传达出一种英雄的苦闷与孤独。接着,微弱的灯光和虫鸣声交织成一幅悲凉的画面,仿佛在为孤独的诗人伴奏。
“青简一编书”的提及,暗示了文化的传承与孤独,诗人仿佛在追问:谁能理解他的内心世界?而“花虫粉空蠹”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纸上的痕迹似乎见证了时间的流逝与文化的消失。
随着情感的加深,诗中“雨冷香魂吊书客”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灵魂的怀念与哀伤,似乎在呼唤那些已故的朋友。最后两句提及“秋坟”和“鲍家诗”,则将思绪带向更深层的忧伤,诗人不仅在缅怀个人的遭遇,也在反思历史与文化的沉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结合秋天的意象,展现了李贺对生命、文化和孤独的深刻理解,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桐风惊心壮士苦”:秋风让勇士感受到内心的痛苦,暗示孤独与无奈。
- “衰灯络纬啼寒素”:微弱的灯光和虫鸣声营造出凄凉氛围,表现内心的孤寂。
- “谁看青简一编书”:表达对文化的追求和对理解者的渴望。
- “不遣花虫粉空蠹”:对文化流逝的无奈与悲哀。
- “思牵今夜肠应直”:思念之情让人心痛如绞,难以自已。
- “雨冷香魂吊书客”:细雨中对逝者的怀念,表达对书生的怜惜。
- “秋坟鬼唱鲍家诗”: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文学的传承。
- “恨血千年土中碧”:对历史的痛恨与对文化的珍视,表现出一种深邃的历史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风比作悲苦的象征,增强情感表达。
- 拟人:将“香魂”赋予情感,使其具象化,增加情感共鸣。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与对文化传承的深切忧虑,同时也表现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对孤独的感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桐风:象征孤独与悲凉。
- 衰灯:代表生命的脆弱与无助。
- 青简:文化与知识的象征。
- 香魂:对逝者的怀念与思念。
- 秋坟:历史与死亡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桐风”象征什么?
- A. 孤独 B. 喜悦 C. 欢腾 D. 迷惘
- “衰灯络纬啼寒素”中的“衰灯”指的是什么?
- A. 明亮的灯 B. 微弱的灯 C. 失去的光 D. 破碎的灯
- 诗人对逝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 A. 忽视 B. 怀念 C. 逃避 D. 轻蔑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秋来》与杜甫的《春望》均表达了对国事与个人命运的忧虑。李贺通过秋天的意象表现孤独与思念,杜甫则通过春天的生机反映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失落。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李贺更显悲凉,杜甫则充满期待与惆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贺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