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师》

时间: 2025-01-04 11:07:12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白话文翻译:

东宫的白庶子与南寺的远禅师,何处能够遥相见呢?在心无所牵挂的时候,仿佛一切都能在此刻重聚。

注释:

  • 东宫: 指的是皇太子的住所,象征权势和地位。
  • 白庶子: “白庶子”通常指皇太子的庶出子,常用以形容地位较低的王子。
  • 南寺: 指南方的寺庙,这里可能象征着隐逸和清净的生活。
  • 远禅师: 指远道而来的禅师,表现了修行者的超然。
  • 何处: 哪里,表示对见面的渴望。
  • 遥相见: 远远相见,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思念。
  • 心无一事时: 心中没有其他纷扰的事情,表示一种宁静的心境。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东宫”和“南寺”的对比,可以引申出封建王朝中权力与清净生活的对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以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而闻名,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生活和感情。

创作背景:

《远师》创作于白居易在朝廷中经历了波折之后,他对官场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此诗中有所体现。

诗歌鉴赏:

《远师》一诗,通过对“东宫”的描写,隐喻了权力的虚荣与孤独;而“南寺”则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精神归宿。诗中表现了诗人与远禅师之间的遥远联系,既有对“心无一事时”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在这两种生活态度的对比中,白居易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和对精神生活的渴望。

在“何处遥相见”一句中,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失落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后面的“心无一事时”中得到缓解,暗示了在内心清净无杂的状态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的契合。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东宫白庶子”:描绘了一个身处权力中心却感到无奈的人。
    • “南寺远禅师”:对比出一种远离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人。
    • “何处遥相见”:表达了对相聚的渴望,但又有距离的无奈。
    • “心无一事时”:在内心清净的状态下,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显得格外珍贵。
  • 修辞手法:

    • 对比:东宫与南寺的对比,突出权力与清净生活的差异。
    • 疑问句:“何处遥相见”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强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精神归宿的追求,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相通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东宫: 象征权力、地位,暗示世俗的纷扰。
  • 南寺: 象征宁静、隐逸,代表理想的精神生活。
  • 遥相见: 表达对亲近关系的向往与现实的隔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东宫”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皇太子的住所
    • B. 一座寺庙
    • C. 一片森林
  2. 诗中提到的“南寺”象征着什么?

    • A. 权势
    • B. 隐逸与清净
    • C. 战争
  3.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什么情感?

    • A. 对权利的追求
    • B. 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 C. 对财富的向往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其意象更加自然清新,展现了山水之美,而白居易的《远师》则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与内心的宁静,表现出一种更为哲思的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李白与白居易的诗歌比较研究》
  • 《唐诗选》
  • 《白居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