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焦山》

时间: 2025-01-04 09:08:00

海门一带雾初收,碧树丹崖小十洲。

山杂云帆浮水上,江盘螺髻出潮头。

经堂昼寂眠苍兕,石壁晴空挂野猴。

白首闭关僧自苦,花开花落也春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焦山 袁宏道 〔明代〕 海门一带雾初收,碧树丹崖小十洲。 山杂云帆浮水上,江盘螺髻出潮头。 经堂昼寂眠苍兕,石壁晴空挂野猴。 白首闭关僧自苦,花开花落也春秋。

白话文翻译: 海门一带的雾气刚刚散去,碧绿的树木和红色的崖壁宛如小十洲。 山峦错落,云帆在水面上漂浮,江水蜿蜒,如同盘旋的螺髻从潮头升起。 经堂中白昼寂静,苍兕在休息,石壁上晴空挂着野猴。 白发苍苍的僧人闭关自苦,花开花落,岁月如春秋般流转。

注释:

  • 海门:指焦山所在地的海门。
  • 小十洲: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这里比喻焦山的美景。
  • 山杂云帆:形容山峦错落,云帆在水面上漂浮。
  • 江盘螺髻:比喻江水蜿蜒,如同盘旋的螺髻。
  • 经堂昼寂:指经堂中白昼寂静。
  • 苍兕: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这里可能指某种动物或象征物。
  • 石壁晴空挂野猴:形容石壁上晴空挂着野猴。
  • 白首闭关僧自苦:指白发苍苍的僧人闭关自苦。
  • 花开花落也春秋:比喻岁月如春秋般流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江苏吴县人。他是明代中期的文学家、思想家,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三袁”。袁宏道的文学作品以诗、文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袁宏道在游览焦山时所作,焦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诗中描绘了焦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焦山的美景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岁月的流转。首联“海门一带雾初收,碧树丹崖小十洲”描绘了焦山初醒的景象,雾气散去,碧树丹崖宛如仙境。颔联“山杂云帆浮水上,江盘螺髻出潮头”以山峦、云帆、江水为元素,构建了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颈联“经堂昼寂眠苍兕,石壁晴空挂野猴”通过经堂的寂静和石壁上的野猴,增添了诗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尾联“白首闭关僧自苦,花开花落也春秋”则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以及对僧人闭关自苦的同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袁宏道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首联描绘了焦山初醒的景象,雾气散去,碧树丹崖宛如仙境,展现了自然的壮丽。
  2. 颔联通过山峦、云帆、江水等元素,构建了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自然的活力。
  3. 颈联通过经堂的寂静和石壁上的野猴,增添了诗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 尾联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以及对僧人闭关自苦的同情,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盘螺髻出潮头”,将江水蜿蜒比喻为盘旋的螺髻。
  • 拟人:如“经堂昼寂眠苍兕”,将苍兕拟人化,形容其休息的状态。
  • 对仗:如“碧树丹崖小十洲”与“山杂云帆浮水上”,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赞美自然美景和感慨岁月流转。通过描绘焦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海门、雾气、碧树、丹崖:描绘了焦山初醒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壮丽。
  • 山峦、云帆、江水:构建了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自然的活力。
  • 经堂、苍兕、石壁、野猴:增添了诗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 白首、闭关、僧人、花开花落: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以及对僧人闭关自苦的同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江盘螺髻出潮头”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2. 诗中“经堂昼寂眠苍兕”中的“苍兕”可能指什么? A. 一种神兽 B. 一种动物 C. 一种象征物 答案:C

  3.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对什么主题的感慨? A. 自然美景 B. 岁月流转 C. 僧人闭关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袁宏道的其他山水诗,如《登岳阳楼》等。
  • 其他明代诗人的山水诗,如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诗词对比:

  • 袁宏道的《登焦山》与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都以山水为背景,但前者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后者则更多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袁宏道诗集》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