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华清宫浴汤泉 其五 袁宏道 〔明代〕 凤靡鸾吪易,王图霸业轻。 仙灵祠后见,笙柷夜深鸣。 野火烧连理,秋风荐侧生。 遥知石镜月,恨不照倾城。
白话文翻译:
凤凰易逝,鸾鸟难留,王图霸业都显得轻薄。 在仙灵祠后相见,笙柷在深夜中鸣响。 野火燃烧着连理枝,秋风吹拂着侧生的草木。 遥知石镜中的月亮,遗憾不能照亮整个城市。
注释:
- 凤靡鸾吪易:凤靡,指凤凰的羽毛脱落,比喻美好事物的消逝;鸾吪,指鸾鸟的鸣叫,比喻珍贵事物的难以保留。
- 王图霸业轻:王图霸业,指帝王的事业和霸主的功业,这里表示这些事业在时间面前显得轻薄无力。
- 仙灵祠:指供奉仙灵的祠堂。
- 笙柷:古代的一种乐器。
- 连理:指两棵树的枝干连生在一起,比喻恩爱夫妻。
- 石镜:指形状像镜子的石头,这里比喻月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江苏吴县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游览华清宫时所作,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袁宏道在游览华清宫时所作,华清宫曾是唐代皇家的温泉宫殿,见证了唐朝的兴衰。诗人通过描绘华清宫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华清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诗中“凤靡鸾吪易,王图霸业轻”一句,以凤凰和鸾鸟的易逝,比喻王图霸业的轻薄,暗示了历史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后文通过“仙灵祠后见,笙柷夜深鸣”等句,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凤靡鸾吪易,王图霸业轻”:这两句通过对凤凰和鸾鸟的描绘,比喻王图霸业的轻薄,暗示了历史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
- “仙灵祠后见,笙柷夜深鸣”:这两句通过描绘仙灵祠和笙柷的声音,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野火烧连理,秋风荐侧生”:这两句通过对野火和秋风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历史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
- “遥知石镜月,恨不照倾城”:这两句通过对石镜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凤靡鸾吪易”中的凤凰和鸾鸟,比喻王图霸业的轻薄。
- 拟人:如“笙柷夜深鸣”中的笙柷,赋予了它人的动作,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对仗:如“凤靡鸾吪易,王图霸业轻”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华清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诗中通过对凤凰、鸾鸟、仙灵祠、笙柷、野火、秋风、石镜月亮等意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凤凰、鸾鸟:比喻王图霸业的轻薄,暗示了历史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
- 仙灵祠、笙柷: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野火、秋风:进一步强化了历史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
- 石镜月亮: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凤靡鸾吪易”中的“凤靡”和“鸾吪”分别比喻什么? A. 美好事物的消逝;珍贵事物的难以保留 B. 历史的变迁;人生的无常 C. 王图霸业的轻薄;人生的短暂 D. 神秘的氛围;幽静的意境
-
诗中“王图霸业轻”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王图霸业显得轻薄无力 B. 王图霸业容易实现 C. 王图霸业不重要 D. 王图霸业值得轻视
-
诗中“仙灵祠后见,笙柷夜深鸣”营造了什么氛围? A. 神秘而幽静的氛围 B. 热闹而喧嚣的氛围 C. 悲伤而凄凉的氛围 D. 欢乐而轻松的氛围
-
诗中“遥知石镜月,恨不照倾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慨 B.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C. 对神秘氛围的喜爱 D. 对幽静意境的追求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杜牧的这三首诗也是通过对华清宫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 白居易《长恨歌》:白居易的这首诗通过对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袁宏道的《过华清宫浴汤泉 其五》与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两首诗都是通过对华清宫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但袁宏道的诗更加凝练,意境更加深远。
- 袁宏道的《过华清宫浴汤泉 其五》与白居易的《长恨歌》:两首诗都是通过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慨,但白居易的诗更加详细,情感更加丰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袁宏道诗集》:收录了袁宏道的所有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唐代众多诗人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