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
作者: 李煜 〔五代〕
原文展示: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
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
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白话文翻译:
在金井边的梧桐树下,辘轳声响起,秋天的气息让几棵树都显得惊慌。
白天的雨带来了新的忧愁,百尺长的虾须挂在玉钩上。
琼窗外春天的景象已断,双蛾的眉头皱起,回首望去,心中难以自已。
我想寄情于水中的鱼游,但这九曲的寒波却无法逆流而上。
注释:
- 辘轳:一种古代水车,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玉钩:指钓鱼的钩子,用玉制成,象征优雅与高贵。
- 琼窗:美丽的窗户,这里可以理解为窗外的春色。
- 鳞游:指鱼在水中游动,寄托着诗人对自由和情感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煜(937-978),字重光,号煜,五代南唐国君,后为词人。他的词情感细腻,风格独特,善于表达内心的忧愁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李煜在位期间,国势衰弱,国破家亡后,他的词作常流露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是李煜晚年的作品,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开篇处以“辘轳金井梧桐晚”,通过梧桐树的意象传达了秋天的萧瑟与孤寂,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接着“昼雨新愁”,将白天的雨与内心的愁绪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心中对生活无尽的忧伤与惆怅。
“百尺虾须在玉钩”一句,诗人以虾须比喻自己的生活困境,仿佛是在高贵的玉钩上挂着,却难以逃脱。此处不仅表达了诗人的痛苦,也映射出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琼窗春断双蛾皱”,此句中“琼窗”预示着过去美好的春光已经断绝,双蛾的皱眉则体现了内心的愁苦。末尾“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诗人欲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水中的鱼儿,却发现这一切都是徒劳,寒波的流动无情而无法逆转,象征着诗人对无法回归的现实的无奈与绝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展现出李煜对美好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力感,具有深刻的情感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辘轳金井梧桐晚:描绘了一个黄昏的场景,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 几树惊秋:几棵树受秋风影响,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忧伤。
- 昼雨新愁:白天的雨带来新的忧愁,反映了心境的变化。
- 百尺虾须在玉钩:比喻生活的困境,表达诗人内心的无奈。
- 琼窗春断双蛾皱:春天的美好已经逝去,内心的愁苦显现。
- 回首边头:回首昔日的美好,心中充满了惆怅。
- 欲寄鳞游:想将情感寄托于水中的鱼,表现了对自由的向往。
- 九曲寒波不泝流:意象中的河流无法逆转,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虾须比作生活的困境,生动形象。
- 拟人:让自然景物如树木、波浪具有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受,深刻反映了李煜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意象分析:
- 辘轳:象征着岁月的流逝,暗示人生的无常。
- 金井:代表着过去美好的生活,现今已不再。
- 梧桐:秋天的梧桐树,传达了孤独与凋零的感受。
- 虾须:象征着生活的困境与无奈。
- 琼窗:美好的窗外景象,暗示对过去的怀念。
- 鳞游:寄托自由与希望,表达对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辘轳”主要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时间的流逝
- C. 爱情
- D. 自由
- “百尺虾须在玉钩”中,“虾须”比喻什么?
- A. 财富
- B. 生活的困境
- C. 自由
- D. 美好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忧伤与怀念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 杜甫《月夜忆舍弟》:展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深情。
诗词对比:
- 李煜的《采桑子》与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李煜更显忧伤,而苏轼则更多了几分豁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煜词集》
- 《词典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