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作者: 李煜 〔五代〕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红日已经高悬在空中,光线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金色的香炉上香气逐渐浓郁,袅袅升起。红色锦缎的衣服随着她的步伐轻轻褶皱。那佳人舞动着,金钗在她的发间闪耀,酒杯旁我时不时地嗅着花瓣的香气。远处的另一座殿宇传来箫鼓的乐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丈:古代长度单位,约合十米,形容太阳高悬。
- 金炉:香炉,通常用金属制成,用于焚香。
- 添香兽:指香气逐渐加浓,常用于描绘焚香的情景。
- 佳人:美丽的女子。
- 酒恶:指酒的香气,带有对美酒的赞美。
- 箫鼓:古代乐器,常用于宴会或庆典,象征欢乐的氛围。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典故,但“佳人舞”常寓意美好事物与欢乐场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煜(937年-978年),字重光,号渐江,南唐后主,诗人、词人。他的词风细腻、婉约,常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煜在位时南唐经济繁荣,文化兴盛,但他在位后期国破家亡,词作中常流露出哀伤与无奈。
创作背景:
《浣溪沙》是李煜在南唐时期创作的一首词,反映了当时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美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伤。
诗歌鉴赏:
李煜的《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是一首描绘宫廷生活及其美好瞬间的词作。开篇“红日已高三丈透”,以鲜明的视觉意象展现了阳光普照的景象,给人以温暖与活力的感觉。接下来,金炉的香气逐渐浓郁,暗示着生活的奢华与宁静。词中“红锦地衣随步皱”描绘了佳人轻盈的舞姿,暗含着优雅与灵动。
“佳人舞点金钗溜”中的“点金钗”不仅是对美的描绘,更是一种对华丽生活的象征。此时,酒的芬芳与花蕊的香气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醉人的氛围,令人陶醉。最后一句“别殿遥闻箫鼓奏”将视角拉远,传递出远处宴乐的欢快气氛,形成了与开头阳光明媚的场景形成对照。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隐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令人感叹。李煜在词中展现出其深厚的艺术功底与独特的情感世界,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日已高三丈透:描绘出太阳高悬,光芒四射的画面,带给人温暖和活力。
- 金炉次第添香兽:香炉中香气渐浓,象征着生活的雅致与优雅。
- 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身穿红色锦衣,随着舞动轻轻褶皱,展现出灵动与优雅。
- 佳人舞点金钗溜:佳人舞动,金钗在阳光下闪烁,显得华丽而迷人。
- 酒恶时拈花蕊嗅:在酒杯旁,时不时地嗅香花,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享受。
- 别殿遥闻箫鼓奏:远处传来的乐声,增添了宴会的热闹气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金炉”比作生活的奢华,暗示着美好生活的享受。
- 拟人:将佳人的舞姿与金钗的闪耀拟人化,增强了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词的句式工整,形成了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展现了李煜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日:象征着希望与活力。
- 金炉:象征着奢华与雅致的生活。
- 佳人:象征着美好与快乐。
- 酒:象征欢乐与享受。
- 箫鼓:象征着热闹与庆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红日”象征什么?
A. 希望与活力
B. 伤痛与哀伤
C. 冷漠与孤独 -
“佳人舞点金钗溜”中的“点金钗”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装饰
C. 一种食物 -
诗中提到的“酒恶”是什么意思?
A. 酒的香气
B. 酒的颜色
C. 酒的味道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李煜的《浣溪沙》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李煜更侧重于细腻的描绘与个人情感,而苏轼则更具哲理性与广阔的视角。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煜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词坛巨匠:李煜与他的时代》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李煜的《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希望能激发您对古诗词的兴趣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