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莺》

时间: 2025-01-19 19:14:06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

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莺 残莺何事不知秋,
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
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
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
露华凄冷蓼花愁。

白话文翻译:

这只残留的黄莺,为什么对秋天毫无所知呢?它在幽静的树林中依然独自游荡。它那饱经风霜的舌头,百般倾听四周的声音,仿佛一抹深黄的色彩融入了缥缈的烟雾之中。它栖息在背离世俗的地方,与悲伤的鲁国同在,清亮的鸣叫如同破碎的笙音在空中回荡。不要再留连不去,快些回去吧,露珠的华丽在冷清的蓼花上显得格外凄凉。

注释:

  • 残莺:指的是一只尚存的黄莺,暗含无常与失落的意境。
  • 幽林:指安静而深邃的树林。
  • 老舌:指的是年老的鸟,象征经历丰富。
  • 百般倾耳听:形容倾听的专注与细致。
  • 深黄:指莺的颜色,表现其独特与鲜明。
  • 浏亮如笙碎在缑:形容声音清澈如笙音,缑(gōu)指古代一种乐器。
  • 露华:指露水的光华,象征清晨或秋天的寒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煜(937年-978年),字重光,号煜,南唐后主,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他以词作著称,尤其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作品多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失去的哀愁。

创作背景:

《秋莺》创作于李煜失去帝位之后,他在政治上的失意使其心境愈加沉重。在秋天的时节,黄莺的悲鸣更显得孤独与哀愁,暗示他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秋莺》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展现了李煜在失去权位后的孤独感与对人生的反思。他以黄莺为切入点,借助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悲伤与无奈。整首诗的意象细腻且富有层次,首句通过“残莺”引出主题,表现了对秋天的无知与无奈,象征着被遗弃的孤独。接下来的描写使人感受到莺的孤独与对世事的无动于衷,尤其是“老舌百般倾耳听”,显示出岁月的流逝与对生命的感慨。

诗中“栖迟背世同悲鲁”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悲叹,与鲁国的衰亡相呼应,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而最后两句“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则是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力感,情感愈发浓烈,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充分展现了李煜作为词人的深厚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残莺何事不知秋:黄莺仍在徘徊,似乎对秋季的变迁毫无感知,表现其孤独。
  2. 横过幽林尚独游:莺在幽静的林中徘徊,象征着一种孤独的自由。
  3. 老舌百般倾耳听:年老的莺在倾听,体现经历和对生命的感悟。
  4. 深黄一点入烟流:莺的色彩在烟雾中显得格外鲜明,象征着生命的短暂。
  5. 栖迟背世同悲鲁:莺栖息于世外,与鲁国的悲剧相似,表达对现实的叹息。
  6. 浏亮如笙碎在缑:莺的鸣叫清晰如乐器声,营造出一种音乐的美感。
  7. 莫更留连好归去:劝诫自己不要再留恋,暗示对现实的无奈。
  8. 露华凄冷蓼花愁:露水在冷清的蓼花上显得悲伤,象征着秋天的萧瑟与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莺的鸣叫比作乐器声,增强音乐感。
  • 拟人:将莺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露华凄冷蓼花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黄莺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流露出浓厚的孤独与悲伤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孤独。
  2. :象征生命的衰退与时光的流逝。
  3. 幽林:代表宁静与孤独的环境。
  4. 露华:象征清晨的美丽与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残莺”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孤独
    C. 欢乐
    D. 幸福

  2. 填空题:诗中提到“老舌百般倾耳听”,意在表达对____的感悟。

  3. 判断题:整首诗传达了李煜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对/错)

答案:

  1. B
  2. 生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煜的《秋莺》与唐代诗人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以鸟为主题,但前者更偏向抒情与孤独,而后者则展现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李煜词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