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衮州泗河中石床(李白、杜甫皆此饮咏)》
时间: 2025-01-04 10:26: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片苔床水漱痕,何人清赏动乾坤。
谪仙醉后云为态,野客吟时月作魂。
光景不回波自远,风流难问石无言。
迩来多少登临客,千载谁将胜事论。
白话文翻译:
一片苔藓的床上,水流留下痕迹,谁来欣赏这清幽之境,动摇了天地的气韵。
谪仙(指李白)醉后,云彩成了他的态度,野客吟唱时,月亮成为了他的灵魂。
光阴不再回头,波浪自远而来,风流韵事难以询问,石头也默默无言。
近来多少游客登临此地,千年后又有谁来评说这些胜景呢?
注释:
- 苔床:指长满苔藓的石床,象征自然的清幽与静谧。
- 漱痕:水流冲刷后留下的痕迹,暗示自然的流动与时间的流逝。
- 谪仙:指李白,因其才华横溢而被贬,称为“谪仙”。
- 云为态:形容李白醉后的豪放情态,似乎与云朵融为一体。
- 野客:指游历于自然中的诗人,代表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 千载谁将胜事论:意指时间久远后,谁还会来评说这些往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融,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年不详。他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真挚,风格清新。吴融的诗作常流露出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哲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盛世,诗人身处自然之中,回顾历史与现实,感叹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李白与杜甫的仰慕,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苔床水漱痕”开篇,营造出一种恬静而清幽的自然氛围。诗人通过描绘苔藓覆盖的石床和水流留下的痕迹,展现了自然界的细腻与变化,传达出一种对宁静的向往。接着,诗人提到“谪仙醉后云为态”,将李白的豪情与自然融为一体,暗示了诗人醉后对人生的豁达态度。诗中“光景不回波自远”一句,反映了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易逝,令人感受到一丝淡淡的忧伤。
在结尾部分,诗人提到“多少登临客”,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交错的思考。千年之后,谁还会记得这些美好的瞬间?这句发人深省的话,反映出诗人对人类情感与记忆的无奈与感叹。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和情感的表达上,皆展示了吴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片苔床水漱痕:描绘了自然的场景,苔藓覆盖的石床与流水相伴,给人以清新之感。
- 何人清赏动乾坤:感叹谁能够欣赏这清幽的美景,似乎在暗示欣赏自然之美的人少之又少。
- 谪仙醉后云为态:李白饮酒后的豪情,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他洒脱的个性。
- 野客吟时月作魂:游子在吟咏时,月亮成为了他的灵魂,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沉醉。
- 光景不回波自远:时间不再回头,波浪如同岁月般远去,暗示对时间流逝的感伤。
- 风流难问石无言:风流韵事难以询问,石头则默默无言,表现出自然的无情与人事的无常。
- 迩来多少登临客:近来有许多游客到此,承载着历史与文化。
- 千载谁将胜事论:千年之后,谁来评说这些美好的景致,发出对未来的思考与疑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为态”形容李白的洒脱与自然的结合。
- 拟人:如“石无言”,赋予石头以情感,表现其沉默与无奈。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平仄相间,形成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探讨了人对自然的欣赏与对历史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李白与杜甫的追忆,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反映出人事的无常与历史的浩瀚,令人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苔床:象征自然的宁静,暗示岁月的积淀。
- 月:常被视为诗人的灵魂与情感寄托,象征着思念与孤独。
- 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流逝,体现了无常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谪仙”指的是谁?
- A. 杜甫
- B. 李白
- C. 吴融
答案:B
-
“光景不回波自远”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时间流逝的感伤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人生的乐观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千载谁将胜事论”是对什么的思考?
- A. 自然景色
- B. 人事的无常
- C. 诗人的生平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李白在月下独自饮酒,体现他对自由与孤独的思考。
- 《登高》:杜甫在高处感慨国事,体现了他对社会的关怀与责任。
两首诗虽各有侧重,但均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诗集》
- 《杜甫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