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舍白牡丹二首》
时间: 2025-01-19 19:11: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僧舍白牡丹二首
作者:吴融(唐代)
腻若裁云薄缀霜,
春残独自殿群芳。
梅妆向日霏霏暖,
纨扇摇风闪闪光。
月魄照来空见影,
露华凝后更多香。
天生洁白宜清净,
何必殷红映洞房。
侯家万朵簇霞丹,
若并霜林素艳难。
合影只应天际月,
分香多是畹中兰。
虽饶百卉争先发,
还在三春向后残。
想得惠林凭此槛,
肯将荣落意来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境如同轻薄的云彩缀上了霜雪般细腻,春天已尽,白牡丹独自绽放在百花之中。白牡丹像梅花一样,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轻轻摇动的纨扇在风中闪烁着光芒。明月照来,留下空灵的影子,露水凝聚后散发出更加浓郁的香气。白牡丹天生洁白,适合安静的环境,何必用鲜艳的红花来映衬洞房的热闹呢?侯家的万朵红花,如同霜林中的素雅花朵,若是比美,难免逊色。白牡丹的影子似乎只应在天上的明月下,香气分散,往往是来自花圃中的兰花。尽管百花争相开放,但依然是在春天的尽头。我想起惠林在这栏杆前,能否也将这花落的意境来看呢?
注释
- 腻:细腻,形容白牡丹的质感。
- 裁云薄缀霜:形容牡丹的白色如同轻薄的云彩和霜雪。
- 梅妆:梅花的妆容,借喻白牡丹的美丽。
- 纨扇:用丝绸制成的扇子,形容轻盈和优雅的风情。
- 月魄:指明亮的月光。
- 露华:指露水的华彩,形容花香浓郁。
- 清净:安静、纯洁的环境。
- 殷红:浓烈的红色,指盛开的红花。
- 畹中兰:指兰花在花圃中,象征清雅。
- 惠林:可能指诗人朋友或隐士,寓意欣赏自然之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融,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歌以清新、优雅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花卉,常以白牡丹等花卉作为诗歌的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末时节,诗人通过白牡丹与其他花卉的对比,表现了对生命短暂与美丽的感悟,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僧舍白牡丹二首》通过清丽的意象与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白牡丹的独特美丽。诗中对比了白牡丹与其它色彩鲜艳的花卉,强调了白牡丹的优雅与洁净。首联以“腻若裁云薄缀霜”开篇,通过细腻的比喻,引出白牡丹的清丽形象,给人一种柔和而又清新的感觉。接着,诗人描绘了春光下独自绽放的白牡丹,突显其在百花中依然独特的魅力。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写明月与露水,进一步渲染了白牡丹的香气与意境,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最后,诗人寄情于惠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思考。整首诗如同一幅清新的画卷,既有对花卉的赞美,也蕴含着对人生的哲思,令人沉浸于其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腻若裁云薄缀霜:白牡丹的细腻如同轻薄的云彩和霜雪,形容其纯洁和清雅。
- 春残独自殿群芳:春天已经过去,白牡丹依然独自盛开,表现出坚韧与傲立的姿态。
- 梅妆向日霏霏暖:白牡丹在阳光下显得温暖而美丽,像梅花的妆容。
- 纨扇摇风闪闪光:轻盈的扇子在风中摇动,闪烁着光芒,传达出一种优雅的气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牡丹比作轻薄的云和霜,增强了其美感。
- 拟人:赋予白牡丹以生命,使其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白牡丹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清净、雅致生活的向往。在花卉的争妍斗艳中,诗人选择了白牡丹,象征着一种内心的宁静与高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牡丹:象征纯洁、高雅的美。
- 梅:象征坚韧与不屈。
- 月魄:象征清幽、宁静的夜晚。
- 兰花:象征高洁、清雅。
每个意象都渗透着自然的哲理,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用什么形象比喻白牡丹的细腻?
- A. 轻薄的云彩和霜雪
- B. 鲜艳的花朵
- C. 幽静的月光
-
诗人通过哪种花与白牡丹进行对比?
- A. 梅花
- B. 兰花
- C. 玫瑰
-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生命的短暂
- B. 爱情的甜蜜
- C. 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与吴融的诗歌都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杜甫更侧重于社会与人生的沉重,而吴融则偏向于清新雅致的意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 《诗经与唐诗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