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二甥》

时间: 2025-01-01 15:51:50

不见吾甥久,相思欲断肠。

龙龛曾听雨,雁塔忆传觞。

白水心常在,青毡业岂荒。

他年看宅相,不独魏元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见吾甥久,相思欲断肠。
龙龛曾听雨,雁塔忆传觞。
白水心常在,青毡业岂荒。
他年看宅相,不独魏元阳。

白话文翻译:

很久没有见到我的侄子,思念之情使我心如刀绞。
在龙龛我曾听到雨声,在雁塔我曾沉醉于饮酒的情景。
白水的心情始终如一,青毡的生意又怎么会荒废?
来年再相聚时,不仅仅是魏元阳那样的情谊。

注释:

字词注释:

  • 不见:未曾见到。
  • 吾甥:我的侄子。
  • 相思:思念之情。
  • 欲断肠:心中思念到极点,痛苦得如同肠子断裂。
  • 龙龛:古代建筑,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方。
  • 听雨:指在雨中静静倾听的情景。
  • 雁塔:指某个有名的塔,可能是古代的名胜。
  • 传觞:传酒杯,指饮酒的情景。
  • 白水:指某个特定的水域或地方。
  • 青毡:可能指用青色毡子制成的物品或场景。
  • 看宅相:看房子、相聚的意思。
  • 魏元阳: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可能指代某种美好的情谊。

典故解析:

  • 龙龛雁塔:都可能是作者生活中有重要意义的地名或文化符号,代表着美好的回忆和情感寄托。
  • 魏元阳:历史人物,代表着理想的友谊或期望的美好未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登是明代的诗人,其诗作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亲友的思念。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深邃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可能是因为亲友之间的离别,表达了对侄子的思念之情,寄托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诗歌鉴赏:

《寄二甥》是一首充满了浓厚思念之情的诗作。诗中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得以充分展现。开篇以“不见吾甥久”直入主题,表达了对侄子的深切思念,之后“相思欲断肠”更是将这种情感放大,充满了悲伤和无奈。作者通过回忆“龙龛曾听雨”和“雁塔忆传觞”,将思念与记忆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细节的描绘让人感受到那种宁静的氛围和温暖的情感。

接下来的“白水心常在,青毡业岂荒”则流露出一种对未来的希望,虽然现在的生活可能忙碌,但对侄子的心情始终如一,也暗示着对未来重聚的期待。最后一句“不独魏元阳”则是将个人情感升华至理想的友谊,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思念到怀念,再到希望,展现了诗人对人情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见吾甥久:表达了长时间未见亲人的孤独感。
  • 相思欲断肠:形象地描绘出思念至深的痛苦。
  • 龙龛曾听雨:回忆起曾在某地的宁静时刻,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气氛。
  • 雁塔忆传觞:暗示与侄子一起饮酒的快乐时光,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 白水心常在:即使时光流逝,内心的思念依然存在。
  • 青毡业岂荒:表明对生活的坚持和努力。
  • 他年看宅相:表达对未来重聚的期待。
  • 不独魏元阳:延伸到对理想友谊的渴望,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刀绞,增强情感的张力。
  • 对仗:如“白水心常在,青毡业岂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如雨、雁塔)传达内心情感,形成强烈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思念和期待展开,表现了对亲情的珍视和未来重聚的美好愿望,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龛:象征着安宁、静谧的时光。
  • 雁塔:象征着友谊与美好回忆的聚集地。
  • 白水:象征着纯洁的情感和持久的思念。
  • 青毡:可能象征着生活的平淡与坚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龙龛”代表什么? A. 一种饮酒的方式
    B. 一个静谧的地方
    C. 一种植物

  2. “不独魏元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友谊的渴望
    B. 对家庭的失望
    C. 对金钱的追求

  3. 诗中“相思欲断肠”用什么修辞手法增强情感? A. 拟人
    B. 比喻
    C. 排比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秋夕》杜牧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思乡情,但更偏向孤独与对故乡的怀念。
  • 杜牧《秋夕》:也有思念之情,但更多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