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邦楚秀才以书成还吴航予将北上》
时间: 2025-01-01 16:01:31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林邦楚秀才以书成还吴航予将北上
作者: 陈登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凤台腊尽晓霜微,芳草新年染客衣。我逐离声随北上,君将行色赋东归。吴中斗酒闻莺醉,严濑孤帆背雁飞。若到闽中誇盛事,相逢休道故人稀。
白话文翻译:
在凤台,腊月已尽,清晨的霜微微闪耀,芳草在新年的阳光下染上了游子的衣衫。我随着离别的声音北上,而你将离开以东归的颜色。吴中斗酒时,听莺歌醉,孤帆在严水面上,背着大雁飞去。如果你到了闽地,夸耀那里的盛事,相逢时就不要说故人稀少了。
注释:
- 凤台:指凤台所在的地方,象征着佳境。
- 腊尽:腊月结束。
- 晓霜微:清晨的霜气微弱。
- 芳草新年染客衣:新年的芳草映衬着游子的衣衫。
- 逐离声:伴随着离别的声音。
- 行色:行程的颜色或状态。
- 斗酒:指豪饮。
- 闻莺醉:听到黄莺的歌声,感到醉意。
- 严濑:指水流湍急的河道。
- 孤帆:独自的船帆。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凤台”可视为一种象征性的地名,表示美好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登,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际关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林邦楚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离别的感慨。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与离别情感的交织,反映出明代文人之间的友情与相互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开头两句以“凤台”和“腊尽”引入,表现出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生机,恰似送别者心中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对比,表达了离别的惆怅与未来的希望:“我逐离声随北上,君将行色赋东归。”此处的“离声”与“行色”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送别者的无奈与期待。
吴中斗酒则描绘出一幅欢快的饮酒场景,突显出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而“严濑孤帆背雁飞”则引发出离别的孤独感。最后一句“若到闽中誇盛事,相逢休道故人稀”则以一种轻松的口吻结束,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与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美,又有深厚的人情,展示了陈登细腻的观察力和感人至深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凤台腊尽晓霜微:描写初春的清晨,腊月已过,霜气依旧存在,意象清新。
- 芳草新年染客衣:新草绿意盎然,映衬着客人的衣服,寓意新生。
- 我逐离声随北上:我随着离别的声音北上,表现了离别的情感。
- 君将行色赋东归:你将以东归的姿态离去,表明友人的去向。
- 吴中斗酒闻莺醉:在吴中,饮酒听莺,画面生动。
- 严濑孤帆背雁飞:孤帆在河面上,背负归雁,象征孤独与思乡。
- 若到闽中誇盛事:若你到了闽地,夸耀那里的盛事。
- 相逢休道故人稀:相聚时不要提及故友的稀少,表达对友谊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离声”比作旅途的声音。
- 对仗:如“逐离声”与“行色赋”形成对偶。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情相结合,增强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送别的主题,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流露出离别的惆怅,体现了明代文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与对未来相聚的期盼。
意象分析:
- 凤台:象征美好的环境。
- 腊尽:表示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
- 芳草:象征生机与希望。
- 离声:表达离别的情感。
- 孤帆:象征孤独与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凤台”的意象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环境
- B. 离别的伤感
- C. 酒杯的温暖
- D. 自然的宁静
-
“我逐离声随北上”中的“逐离声”指什么?
- A. 离别的声音
- B. 旅途的歌声
- C. 酒杯的碰撞声
- D. 春风的低语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往日的怀念
- B. 对未来重聚的期待
- C. 对故人的思念
- D. 对离别的悲伤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是送别诗,展现了友情与离愁,但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前途的祝福。
- 李白的《送友人》:通过豪放的笔调,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样在送别中展现出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诗词基本知识》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提升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与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