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济胜芒鞋健,穷幽古洞探。
奇松穿石罅,绝壁插精蓝。
钟鼓诸天静,风云半岭含。
萧然尘世外,应愧此瞿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穿着轻便的鞋子,勇敢地深入幽深的古洞探险。奇特的松树从石缝中生长出来,陡峭的悬崖上插着蓝天。钟声和鼓声在空中回荡,天地之间显得格外宁静,山岭间的风云似乎都包含了无尽的风情。在这样的境地中,诗人感到与世无争,唯有对佛教的伟大精神感到愧疚。
注释:
- 济胜:指的是轻便的鞋子,通常用于行走山林。
- 芒鞋:一种草编的鞋子,舒适而透气。
- 穷幽:深入幽静的地方。
- 奇松:指生长在奇特地方的松树,象征坚韧。
- 绝壁:陡峭的悬崖,形容地势险峻。
- 精蓝:形容天空的蓝色,极其美丽。
- 钟鼓:古代寺庙中用来召集信徒的乐器,象征宁静的氛围。
- 萧然:形容心境清静,远离尘世。
- 瞿昙:即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象征着觉悟和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顼龄,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诗人可能在一次游历中,深入山洞,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内心的宁静,从而产生了这首诗。此时的社会环境也使得诗人对世俗的纷扰感到厌倦,向往一种超脱的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宝珠洞》以其清新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得到的启发与宁静。首句以“济胜芒鞋健”开篇,带出一种轻松的探险气息,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无畏与奔放。接下来的“穷幽古洞探”则进一步深化了他的探索精神,展现了对自然幽深之美的追求。
“奇松穿石罅,绝壁插精蓝”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描绘,奇松的坚韧与绝壁的险峻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大自然的奇特与壮丽。同时,蓝天的清澈更是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超脱的色彩,隐喻着诗人心灵的向往。
“钟鼓诸天静,风云半岭含”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钟鼓声回荡在空中,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此时,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尘世的喧嚣与自身的平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心灵得以升华。
最后一句“萧然尘世外,应愧此瞿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也流露出对佛教思想的敬仰,似乎是在自我反省与觉悟的路上,激发出更深层次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济胜芒鞋健:诗人以轻便的鞋子走在山林中,展示了他灵活自如的状态。
- 穷幽古洞探:表现出深入探索古老、幽静洞穴的勇气。
- 奇松穿石罅:奇特的松树从石缝生长,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奇妙。
- 绝壁插精蓝:陡峭的悬崖上,蓝天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
- 钟鼓诸天静:在此宁静的环境中,钟鼓声显得格外清晰。
- 风云半岭含:风云变化,象征着自然的无常与美丽。
- 萧然尘世外:诗人感受到与世俗的隔绝,心灵得到升华。
- 应愧此瞿昙:表达了对佛教智慧的敬仰,也暗示了自我反省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心灵感受结合,形成生动的画面。
- 对仗:句子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奇松、绝壁、钟鼓等意象,富有表现力,传达出深邃的哲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超脱与内心的宁静,同时向往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情感,传递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佛教哲理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芒鞋:象征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 古洞:代表未知与探索的勇气。
- 奇松:象征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 绝壁:象征艰难的境遇与自然的壮美。
- 钟鼓: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对时间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芒鞋”指的是什么? A. 厚重的靴子
B. 轻便的草鞋
C. 高跟鞋
D. 靴子 -
“钟鼓诸天静”中的“钟鼓”象征什么? A. 喧闹的生活
B. 宁静的氛围
C. 斗争
D. 忧伤 -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A. 追求名利
B. 渴望超脱
C. 忍辱负重
D. 不屑一顾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终南山》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终南山》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超脱的情感,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营造宁静的氛围,而王顼龄则在探险与思考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王维的作品往往带有一种隐逸的情怀,而王顼龄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觉悟和对生活的反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顼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