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天 重九后张芋圃兄招饮薆园》
时间: 2025-01-01 13:58: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园收芋,笑先生真个,锦城秋士。斗大方塘开作镜,烟水六朝之气。橘颗催黄,萸香泛紫,特补登高会。合题玉海,张融垂老居止。我亦十亩锄荒,薆而不见,欲榜潜夫字。玉照堂中今赴约,朱老南邻诗意。逝水流光,小楼斜照,此醉人生几。菊花知我,一杯应准前例。
白话文翻译:
在小园里收获芋头,笑着说先生真是个秋天的士人。大方塘如同镜子般开阔,烟水缭绕着六朝的气息。橘子渐渐催黄,萸香弥漫,正好补充登高的聚会。与玉海共题,张融虽已年老仍常在此处。我也有十亩荒地,心中思念却难以相见,想要在上面写下潜夫的名字。今天在玉照堂中赴约,朱老南邻也带来了诗意。时光流逝,小楼的斜阳照在身上,此生醉酒又能有多少呢。菊花懂我,愿一杯酒能如过去那样畅饮。
注释:
- 小园:小花园,通常用于栽种蔬菜或花卉。
- 锦城:指成都,因其繁华如锦。
- 六朝:指中国历史上的六个朝代,代表了文化繁荣。
- 橘颗:意指橘子,象征丰收的季节。
- 萸香:指萸的香气,常用于中秋节的习俗。
- 登高会:重阳节的习俗之一,人们会聚会登高。
- 潜夫:邓潜的自称,表示谦虚。
- 朱老:指南邻的朱姓老人。
- 逝水流光:时间如流水般无情。
- 菊花:象征重阳节,菊花被视为长寿和高洁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潜(1877年-1932年),字仲华,号潜夫,四川人,近现代著名诗人。他在文学上受到古人影响,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重阳节之后,诗人受到好友的邀请,参与重阳登高的活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思考,同时也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小园的芋头收获为引子,展现了生活的宁静与丰收的喜悦。开篇的“小园收芋”,描绘出一幅田园风光,轻松愉悦的气氛。接着,诗人通过对比大方塘与镜子的关系,营造出一种开阔而清新的意境,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人雅士们的生活情趣。诗中提到的橘子和萸香则是对丰收季节的赞美,同时也暗含着重阳的传统习俗。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渐渐把视角转向自己的内心,谈到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特别是“逝水流光,小楼斜照,此醉人生几”的感叹,展现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瞬息万变的深刻理解。最后提到的“菊花知我”,不仅是对重阳节的呼应,也象征着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园收芋:描绘了秋天的丰收,暗示着诗人对生活的满足。
- 笑先生真个,锦城秋士:赞美朋友的才华与风雅,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 斗大方塘开作镜:形象地描绘了方塘的宽广与清澈,暗示出理想的人生境界。
- 烟水六朝之气:引入历史文化,增添了诗的厚重感。
- 橘颗催黄,萸香泛紫:描绘了秋天的气息,象征着丰收和美好。
- 我亦十亩锄荒:表达了自己虽有田地却无心耕耘的矛盾心理。
- 欲榜潜夫字:表达了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与对自然的归属感。
- 时光流逝:强调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普遍的哲学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方塘比作镜子,形象生动。
- 对仗:如“橘颗催黄,萸香泛紫”,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菊花被赋予了人性,能够“知我”,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 小园:象征宁静与丰收的生活空间。
- 橘颗、萸香:象征秋天的丰收与传统文化。
- 菊花:象征长寿、高洁,同时也是重阳节的传统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斗大方塘”是用来比喻什么的? A. 大海
B. 镜子
C. 山川 -
“逝水流光”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友谊
B. 时间流逝
C. 自然 -
诗中提到的“菊花”象征着什么? A. 长寿
B. 春天
C. 友谊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邓潜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但邓潜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较于杜甫的沉重感,邓潜的诗更显轻松与愉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重阳节的文化与习俗》
- 《邓潜的生平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