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曲·都门感旧》
时间: 2025-01-19 13:38: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鹦鹉曲·都门感旧
作者:冯子振〔元代〕
都门花月蹉跎住,恰做了白发伧父。
酒微醒曲榭回廊,忘却天街酥雨。
幺晓钟残红被留温,又逐马蹄声去。
恨无题亭影楼心,画不就愁城惨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都城中花月的流逝,仿佛自己已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父亲。轻微的酒意在曲榭回廊中飘荡,让我忘却了天街上的细雨。清晨的钟声敲响,红色的灯光还留有温暖,却又被马蹄声带走。心中怨恨那无题的亭子,无法将我的愁苦画进这悲惨的城市里。
注释
字词注释
- 都门:指首都,或指大城市。
- 蹉跎:指时间的流逝和错过。
- 伧父:苍老的父亲,暗指年老。
- 曲榭:指有曲折走廊的亭子。
- 酥雨:轻柔细腻的雨。
- 幺晓:早晨。
- 钟残:钟声渐弱。
- 红被:红色的灯光或景象。
- 无题亭:没有题句的亭子,表达思绪的无奈。
- 愁城:忧愁的城市,象征悲伤的心境。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白发伧父”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老年的感慨,常常以白发象征时光的流逝和无奈。诗人通过这种形象,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子振,元代诗人,以词作著称,风格婉约,常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观察。他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的变迁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都门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诗歌鉴赏
《鹦鹉曲·都门感旧》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诗的开头描绘了都门的花月,给人一种美好而又短暂的感觉,随即引出“白发伧父”的意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着,诗人以“酒微醒”引入个人的情感状态,酒在此既是欢愉的象征,也揭示了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忘却天街酥雨”一句则展现出诗人对外界环境的敏感和内心的逃避,细雨的描写不仅渲染了环境的柔和,也暗示了诗人的愁绪。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无法倾诉自己心中愁苦的无奈,尤其是“恨无题亭影楼心”,使人感受到情感的压抑与渴望表达的无力。
整首诗通过意象的交织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都门花月蹉跎住:描绘都城中美好的花月,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短暂。
- 恰做了白发伧父:自喻为时光荏苒后的苍老,表达对青春的怀恋与惋惜。
- 酒微醒曲榭回廊:在酒意微醺的状态下,徘徊于曲折的回廊,展现内心的迷茫。
- 忘却天街酥雨:在此刻,诗人选择忘记外界的细雨,反映内心的逃避心理。
- 幺晓钟残红被留温:清晨的钟声渐渐消逝,红色的光辉依稀可见,象征着温暖的回忆。
- 又逐马蹄声去:马蹄声带走了温暖与美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恨无题亭影楼心:对无法表达内心情感的无奈,暗示着情感的压抑。
- 画不就愁城惨处:无法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愁苦,表现出深沉的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年老比喻为白发苍苍的父亲,体现时光的无情。
- 拟人:钟声和马蹄声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对仗:如“酒微醒”和“忘却天街”,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流逝和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充满人生无常的感叹。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失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月:象征美好时光和青春。
- 白发伧父: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酒:象征欢愉与内心的迷茫。
- 酥雨:象征柔和的情感与思绪。
- 马蹄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以表达对人生、时间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都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乡村
B. 首都
C. 海边
D. 山区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
A. 酒微醒曲榭回廊
B. 恰做了白发伧父
C. 幺晓钟残红被留温
D. 画不就愁城惨处 -
诗中提到的“酥雨”象征什么?
A. 伤感
B. 欢乐
C. 轻柔的情感
D. 冷酷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鹦鹉曲·都门感旧》均表达了对过往与乡愁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鹦鹉曲》则融合了对时间流逝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冯子振研究》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鹦鹉曲·都门感旧》的全面解析和理解,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欣赏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