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时间: 2025-01-04 07:47:28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作者: 卢纶 〔唐代〕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白话文翻译:

在幽暗的树林中,草丛因风而颤动,将军在夜里拉起弓箭。
等到天明时,他寻找那支白色的箭羽,却发现它已插进了石头的棱角中。

注释:

  • :树林。
  • :昏暗,光线不足。
  • :草丛。
  • :受到惊动,震动。
  • 将军:指军队的指挥官。
  • :夜晚。
  • 引弓:拉起弓箭,准备射箭。
  • 平明:天明,天亮的时候。
  • :寻找。
  • 白羽:指箭上的白色羽毛。
  • :插入,埋藏。
  • 石棱:石头的棱角,指坚硬的石头。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将军夜间狩猎的情景,反映了边塞将士的生活和艰苦,具有浓厚的军事气息和英雄主义色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纶,字子明,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风以豪放著称,擅长描写边塞生活和军旅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的时代正值唐朝的强盛,边疆的军事活动频繁,将士们的生活常常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诗中的将军形象,体现了当时对武将的尊重与推崇。

诗歌鉴赏: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采用了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边塞将士在黑暗中猎取猎物的场景。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种紧张而又严肃的氛围:暗淡的树林中,随着风的吹动,草丛微微颤动,令人感受到一种潜在的危险和猎捕的紧迫。将军在夜晚拉弓的动作,既表现了他作为军事指挥者的果敢与决断,也暗示了他在野外生活的艰辛与孤独。

后两句则转向清晨的场景,随着天明,将军开始寻找失落的箭羽。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将军对猎物的追寻,还象征着希望与失落的交织。白羽的消失,隐喻着战斗中可能的失败与损失。整首诗通过对比夜与明、静与动,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画面,既体现了将士们在边塞生活的艰苦,也展现了他们的勇敢与坚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林暗草惊风”:在昏暗的树林中,草丛因风的吹动而颤动,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
    • “将军夜引弓”:将军在夜晚拉弓,显示出他准备猎取猎物的勇气与决心。
    • “平明寻白羽”:随着天明,将军开始寻找那支白色的箭羽,表明他对成功的追求。
    • “没在石棱中”:箭羽插入坚硬的石棱中,象征着猎物的难以捕捉和战斗的残酷。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林暗草惊风”与“平明寻白羽”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暗示与象征:箭羽的插入不仅是物理动作,更象征着战斗的艰辛与将士的牺牲。
  • 主题思想: 诗歌以将军夜间狩猎为切入点,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将士们的勇敢,展现了对武士精神的深刻理解与敬仰。

意象分析:

  • :象征着隐秘和未知的环境。
  • :代表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脆弱。
  • 将军:体现了军事勇气和责任感。
  • 白羽:象征着目标与追求,失落则暗示战斗的悲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将军夜引弓”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将军在白天射箭
    B. 将军在夜晚准备射箭
    C. 将军在夜晚休息

  2. 诗中提到的“白羽”象征着什么?
    A. 胜利
    B. 目标与追求
    C. 失败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边塞将士的生活与情感。
  •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现了边塞的雪景与将士的豪情。

诗词对比

  • 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难,但前者更侧重于将士的勇敢与坚韧,后者则着重于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