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县以北书所见》
时间: 2025-01-01 18:55: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城叹靡尽,赤子惨莫舒。
变属经年后,感深弥似初。
当时遭祸乱,今日见丘墟。
老稚鲜存活,门庭概破除。
孑遗无日过,所在餐风居。
待妇何从馈,盼儿倚孰闾。
行来百步内,坐少三未储。
痛定重思及,愁深谁与抒。
出汤早蹈火,后篦愈前梳。
流血满天地,积戈遍车书。
巢林徒有燕,穴地已无鱼。
丧亡今若此,诛敛竟何如。
白话文翻译:
青城的美好如今已消逝,赤子之心却难以舒展。
经历了多年的变迁,感受愈加深重,仿佛一切还在初始。
当年遭遇的灾难,今天只剩下荒丘和废墟。
老少都难以存活,门庭冷落一片破败。
孤零零的遗孤无处可去,四处只能依靠风餐露宿。
妻子又从何处来送饭,儿子又能依靠谁的邻里?
行走在百步之内,坐下时却连三餐也无所储备。
痛苦过后再重思,愁苦又向谁倾诉?
出汤时早已掉入火中,梳理后头发更显凌乱。
流血遍及天地,战争之苦充斥书籍。
巢中的燕子徒有其名,地穴中已没有鱼虾。
如今的丧失如此严重,究竟该如何收拾残局?
注释:
- 青城:指代青翠的城镇,象征美好与希望。
- 赤子:指纯真无邪的心,古代常用来比喻年轻人。
- 丘墟:荒凉的山丘,象征着战争后的废墟。
- 孑遗:孤独的遗孤,形容无依无靠的人。
- 餐风:形容吃风餐露,生活艰辛。
- 诛敛:指惩罚与收拾残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嘉客,明代诗人,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时代,其作品多表现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感受与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青县以北书所见》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时期,沈嘉客目睹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与破坏,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对故乡的哀痛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故乡的怀念与对人生命运的深切关注。诗人通过对青城的叹息,展现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如今的现实却是满目疮痍,荒凉无比。诗中“变属经年后,感深弥似初”一语,传达出时间的流逝并没有带走痛苦,反而让人感到愈发沉重的心情。通过对比“当时遭祸乱,今日见丘墟”,诗人不仅描述了外在环境的改变,也反映了内心世界的荒凉。
整首诗使用了许多形象而生动的意象,如“流血满天地”和“巢林徒有燕”,这些意象不仅展示了战争的惨烈,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诗人在结尾提问“诛敛竟何如”,似乎在质疑对这场浩劫的救赎与修复,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城叹靡尽:叹息青城的美好已经消逝。
- 赤子惨莫舒:年轻人心中的痛苦难以释怀。
- 变属经年后:经过了多年的变迁与动荡。
- 感深弥似初:感受的痛苦愈发深重,仿佛一切都还在开始。
- 当时遭祸乱:回忆当年经历的灾难与动乱。
- 今日见丘墟:如今却只剩下荒凉的废墟。
- 老稚鲜存活:老弱之人都难以存活。
- 门庭概破除:家门庭院已经破败不堪。
- 孑遗无日过:孤独的遗孤没有地方可去。
- 所在餐风居:到处只能依靠风餐露宿。
- 待妇何从馈:妻子又从何处来送饭?
- 盼儿倚孰闾:孩子又能依靠谁的邻里?
- 行来百步内:行走在百步之内。
- 坐少三未储:坐下时却连三餐也无所储备。
- 痛定重思及:痛苦之后再重思往事。
- 愁深谁与抒:愁苦又向谁倾诉?
- 出汤早蹈火:出汤时早已掉入火中。
- 后篦愈前梳:后来的梳理更显凌乱。
- 流血满天地:流血遍及天地,战争之苦。
- 积戈遍车书:战争的记录满载书籍。
- 巢林徒有燕:巢中的燕子徒有其名。
- 穴地已无鱼:地穴中已没有鱼虾。
- 丧亡今若此:如今的丧失如此严重。
- 诛敛竟何如:究竟该如何收拾残局?
修辞手法
- 对比:对比过去的美好与现状的惨淡,增强情感的冲击力。
- 比喻:如“出汤早蹈火”,显示人们生活的艰难。
- 拟人:如“愁深谁与抒”,使情感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和灾难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揭示了历史变迁带来的痛苦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城:象征美好的过去与希望。
- 赤子:象征纯真与无邪的心。
- 丘墟:象征战争后的荒凉与失落。
- 流血:象征战争的惨烈与人间的苦难。
- 燕子:象征温暖与希望,如今却已徒有其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青城叹靡尽”中的“青城”指代什么?
- A. 现实中的城市
- B. 过去的美好
- C. 诗人的故乡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赤子”主要指代什么?
- A. 年轻人
- B. 孩子
- C. 纯真无邪的心
答案:C
-
“流血满天地”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轻松
- C. 战争的惨烈与苦难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这两首诗同样反映了历史变迁带来的痛苦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词对比
沈嘉客与杜甫的作品均表现了对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但沈嘉客更为直接地表现了个人的无奈与苦痛,而杜甫则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探讨了国家与民族的命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沈嘉客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