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仲月花晨逼,飞霙点绿蘋。
红芳一夜变,玉树几枝新。
伏槛浑疑腊,当杯半助春。
素华消处尽,应避艳阳辰。
白话文翻译:
在仲春的花晨,花儿开得正盛,飞舞的雪花点缀着绿色的水草。
红色的花朵一夜之间变得娇艳,玉树的几枝也焕发出新的生机。
我伏在门槛上,似乎有些怀疑这还是腊月的景象,而手中的酒杯半满,正好助兴春光。
然而雪白的花儿已经凋零,看来应该避开这艳阳的日子。
注释:
- 仲月:指农历二月,春天的中间。
- 花晨:花开的早晨,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刻。
- 飞霙:飞舞的雪花,这里形容春雪的轻柔。
- 绿蘋:指水草,生机勃勃的样子。
- 红芳:红色的花朵,象征华美与生命的绽放。
- 玉树:此处指的是一种树木,象征清雅与高洁。
- 伏槛:伏在门槛上,表示一种悠闲的状态。
- 疑腊:怀疑是否还是腊月,暗示时光的变换。
- 素华:洁白的花,象征着春雪或春花。
- 艳阳辰:阳光明媚的日子,暗示温暖与光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繗(公元1550年-公元1620年),字子升,号晨星,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春季,正值仲春之际,诗人目睹了春雪的奇妙景象,借此表达春天的生机与变化。诗中描绘了春天里花与雪交融的美丽景象,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歌鉴赏:
《花朝前一日对雪》是一首充满春意的古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变化和生命的轮回。诗的开头就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生机盎然的仲春时节,花开正盛,飞雪点缀着水草,形成了一个美丽的画面。接着,诗人提到“红芳一夜变”,表达了春天的迅猛变化,仿佛一夜之间,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诗中“玉树几枝新”则进一步加强了春天的气息,玉树象征高洁,几枝新芽则是春天新的开始。
而“伏槛浑疑腊”一语,表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迷惘,似乎在回忆冬天的寒冷,形成了一种时光交错的美感。最后一句“素华消处尽,应避艳阳辰”则带有一丝惆怅,洁白的花朵随着阳光的到来而凋零,暗示着春天虽然美丽,却也带来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无常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与人事的变迁,既有对春天的赞美,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仲月花晨逼:仲春时节,花儿盛开,给人以强烈的春天气息。
- 飞霙点绿蘋:飞舞的雪花轻轻落在绿色的水草上,描绘春雪的柔美。
- 红芳一夜变:红色的花朵在一夜之间绽放出新的生机,象征生命的蓬勃。
- 玉树几枝新:玉树上新长出的几枝,进一步暗示春天的勃勃生机。
- 伏槛浑疑腊:诗人伏在门槛上,怀疑眼前的景象是否仍是冬季。
- 当杯半助春:手中的酒杯正好半满,似乎在助兴春天的到来。
- 素华消处尽:洁白的花儿已经凋零,暗示春天的短暂与生命的脆弱。
- 应避艳阳辰:应当避开阳光明媚的日子,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哀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雪比作飞舞的霙,形象生动。
- 拟人:花儿似乎在与时间对话,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上下句工整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瞬息万变,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了生命的美丽与脆弱,展现了诗人对季节更迭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春天的生命力与美丽。
- 雪:代表着寒冷与生命的短暂。
- 玉树:象征高洁与春天的新生。
- 酒杯:寓意诗人对生活的享受与对春天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仲月”指的是哪个月份? A. 一月
B. 二月
C. 三月
D. 四月 -
在诗中,诗人描绘的天气是: A. 雨天
B. 雪天
C. 晴天
D. 风天 -
诗中提到“红芳一夜变”,表达了什么意象? A. 春天的寒冷
B. 花朵的凋零
C. 春天的生机
D. 夏天的燥热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徐繗与孟浩然:两位诗人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但徐繗更注重春雪与花的对比,而孟浩然则专注于春天的宁静与生机。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在表达春天的主题上各有侧重,体现了不同的风格与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徐繗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