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

时间: 2025-01-04 09:55:28

季世唐虞只此时,泗亭天壤哲人违。

三交城下波声急,五丈原头日色微。

西国无烟生火井,东邻有女落蟂矶。

不关钟邓能缘险,黄皓谯周尽识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季世唐虞只此时,
泗亭天壤哲人违。
三交城下波声急,
五丈原头日色微。
西国无烟生火井,
东邻有女落蟂矶。
不关钟邓能缘险,
黄皓谯周尽识几。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季节,唐虞的时代只在此时存在,泗亭的天与地之间,哲人却已经独自离去。三交城下波涛汹涌,五丈原上的日色微弱。西方的国家没有烟火,只剩下火井,东方的邻国却有女子在蟂矶边落水。不关钟邓二人能否缘分于险境,黄皓和谯周却都知道多少。

注释

字词注释:

  • 季世:指末世、乱世。
  • 唐虞:指古代的理想治世,唐朝与虞舜时代。
  • 泗亭:地名,古代的一个地方,象征着有识之士的聚集地。
  • 三交城:地名,历史上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 五丈原:指历史上著名的战场,象征着悲壮的战斗。
  • 黄皓、谯周:历史人物,分别是蜀汉时期的权臣和谋士。

典故解析:

  • 唐虞时代:理想的治世,象征着美好的政治。
  • 黄皓、谯周:黄皓是蜀汉后期权臣,谯周是著名的谋士,二者在历史上都是颇有争议的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殳,明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视角闻名。其作品多涉及历史、政治和个人情感,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时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反映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思考和忧虑,表达对理想治世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延续了传统的五言绝句,字数虽短,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哲学思考。开篇即以“季世唐虞”引入,带给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忆和现实的对比。诗中通过泗亭、三交城等地名的提及,唤起了对历史事件的联想,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厚重感。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似乎对当时的政治状况感到无奈与忧虑。尤其是“西国无烟生火井,东邻有女落蟂矶”一句,描绘了一幅动荡不安的社会图景,潜在地表达了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诗的最后两句则揭示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既有对权臣的指摘,也有对智慧的感叹,显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艺术性,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有历史人物的引入,使得诗歌在表达上层次分明,情感深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季世唐虞只此时:诗人感叹当今社会混乱,理想的唐虞时代难以重现。
  2. 泗亭天壤哲人违:哲人对现实的不满与逃避,反映了对理想的追求。
  3. 三交城下波声急:描绘了战乱中的动荡,波涛声象征了不安与危机。
  4. 五丈原头日色微:暗示希望渺茫,象征着艰难的现实。
  5. 西国无烟生火井:西方国家的萧条,暗示着社会的冷清。
  6. 东邻有女落蟂矶:描绘了动荡中无辜的牺牲,渗透着悲剧色彩。
  7. 不关钟邓能缘险:历史人物的命运与环境的关系,流露出对命运的思考。
  8. 黄皓谯周尽识几:历史人物的智慧与权谋,展现了人性复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西国无烟生火井,东邻有女落蟂矶”,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将社会动荡比作波涛汹涌,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现实对比,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和对现实政治的深思,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历史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泗亭:象征智慧与理想。
  • 三交城:暗示战争与动荡。
  • 五丈原:历史的悲壮与牺牲。
  • 火井:象征生存的艰难与希望的渺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泗亭”象征什么?

    • A. 理想的治世
    • B. 战乱的地方
    • C. 智者的聚集地
  2. 诗人对当时政治的态度是?

    • A. 乐观
    • B. 无奈与忧虑
    • C. 满不在乎
  3. “三交城下波声急”描绘的是?

    • A. 自然景象
    • B. 战争的动荡
    • C. 和平的生活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吴殳的《蜀汉》更侧重于历史的哲思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杜甫则更多展现了对国破家亡的痛苦与无奈。两者都反映了历史的悲剧性,但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吴殳研究》
  • 《唐虞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蜀汉》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