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 秋晓和庸斋》

时间: 2025-01-19 21:30:46

清秋怜夜水,碧云望极,曾几识圆蟾。

画屏轻梦远,凤烛西窗,别泪短擎粘。

天涯此夕,念湖海,萍梗长淹。

更漏残,一庭风露,星影落层檐。

新添清霜点鬓,病骨欹风,惯闲门独掩。

休更问,阴晴何意,离合谁占?

素天烟邈秋河近,奈嫦娥、终隔湘帘。

尘世事,无端哀乐常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秋怜夜水,碧云望极,曾几识圆蟾。
画屏轻梦远,凤烛西窗,别泪短擎粘。
天涯此夕,念湖海,萍梗长淹。
更漏残,一庭风露,星影落层檐。
新添清霜点鬓,病骨欹风,惯闲门独掩。
休更问,阴晴何意,离合谁占?
素天烟邈秋河近,奈嫦娥终隔湘帘。
尘世事,无端哀乐常兼。

白话文翻译:

在清冷的秋夜,水面宁静深邃,我遥望碧蓝的云层,曾几何时见过那明亮的圆月?画屏上轻轻荡漾的梦似乎遥远,西窗的凤烛下,我泪如雨下,别离时的泪水凝结在手中。
这一夜天涯遥远,我思念着湖海,漂浮的萍草长时间淹没在水中。
时光如漏水般逝去,庭院中的风露轻拂,星影悄悄落在屋檐上。
我鬓边新添清霜,病弱的身躯在风中倾斜,习惯了独自关上门。
不要再问为何阴晴不定,离合又是谁在主宰?
那素净的天空轻烟缭绕,秋河就在眼前,奈何嫦娥却被湘帘隔绝。
尘世间的事情,无端的哀愁和快乐相伴相随。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秋:清幽的秋天。
  • 怜:怜惜、怜爱。
  • 圆蟾:指圆月,象征思念。
  • 凤烛:古代的一种烛,象征美好。
  • 别泪:分别时的泪水。
  • 萍梗:浮萍的根茎,象征漂泊。
  • 更漏:古代计时的漏壶,象征时间的流逝。
  • 清霜:形容头发中夹杂的白霜,象征年岁已高。
  • 阴晴:天色的变化,象征人生的无常。
  • 嫦娥:月亮女神,象征美好与遥远。
  • 湘帘:指湘江的帘幕,象征距离与隔绝。

典故解析:

  • 嫦娥:传说中居住在月球的美丽仙女,象征着遥远的理想与难以实现的愿望。
  • 圆蟾:常用来表达对故乡或亲人的思念,与月亮的明亮形象相结合,代表团圆与祝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桐芬,近代诗人,因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深邃的作品受到广泛赞誉。他的诗作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展示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秋时节,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及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渡江云 秋晓和庸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清秋时节的心境。开篇的“清秋怜夜水,碧云望极”便设定了一个宁静而略显伤感的基调,暗示着夜晚的孤寂和内心的思念。诗人用“曾几识圆蟾”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形成了时空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厚度。

接着,诗中“画屏轻梦远,凤烛西窗,别泪短擎粘”描绘了离别的伤感,画屏与凤烛的意象相互映衬,传达出一种美好的回忆与现实的苦涩之间的冲突。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亲情与友谊的眷恋与无奈。

“天涯此夕,念湖海,萍梗长淹”则转向对未来的忧虑,漂浮的萍草象征着漂泊的生活,诗人对生存境况的感叹显得尤为深刻。后面的“更漏残,一庭风露,星影落层檐”则通过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景象,展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孤独。

最后两句“素天烟邈秋河近,奈嫦娥终隔湘帘”则通过嫦娥的象征,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无法实现的理想,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形成了一幅充满秋意与思念的画卷,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秋怜夜水,碧云望极”:清秋的夜晚,水面宁静,诗人仰望着无尽的碧空,感到深深的惆怅。
  • “曾几识圆蟾”:曾几何时见过那明亮的圆月,表示对过去团圆时光的追忆。
  • “画屏轻梦远,凤烛西窗”:画屏上浮现的梦境渐行渐远,西窗的烛光映照着孤独的夜晚。
  • “别泪短擎粘”:分别时的泪水如同短暂的粘连,表达离别之痛。
  • “天涯此夕,念湖海”:在这天涯的夜晚,思念着远方的湖海。
  • “萍梗长淹”:漂浮的萍草长时间淹没在水中,象征着漂泊的生活。
  • “更漏残,一庭风露”:时间的流逝如漏水般无情,庭院里的风露轻轻拂过。
  • “星影落层檐”:星星的影子静静落在屋檐上,增添了夜的宁静与孤独。
  • “新添清霜点鬓”:鬓边的白霜新添,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与衰老。
  • “病骨欹风,惯闲门独掩”:病弱的身躯在风中倾斜,习惯了独自关上门,展现孤独。
  • “休更问,阴晴何意”:不再询问阴晴的原因,反映对人生无常的无奈。
  • “离合谁占?”:问谁主宰离合的缘分,表现对命运的无力感。
  • “素天烟邈秋河近”:洁净的天空与近在咫尺的秋河形成对比,表现对理想的渴望。
  • “奈嫦娥终隔湘帘”:无奈嫦娥被湘帘隔绝,象征美好与现实的距离。
  • “尘世事,无端哀乐常兼”:世间的事情,总是伴随着无尽的悲欢离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萍梗长淹”比喻人生的漂泊与无根。
  • 拟人:如“更漏残”赋予时间以人的特征,表现时光的流逝。
  • 对仗:如“阴晴何意,离合谁占”,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对亲情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诗人通过自然的描绘反映内心的情感变化,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孤独与惆怅的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水:象征宁静与思念。
  • 圆月(圆蟾):象征团圆与美好回忆。
  • 凤烛:象征温暖与美好,亦有脆弱之感。
  • 萍梗:象征漂泊与无根的生活。
  • 星影:象征孤独与宁静。
  • 嫦娥:象征美好理想的遥不可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清秋怜夜水”中的“怜”指的是什么?
    A. 怜爱
    B. 伤心
    C. 惋惜
    D. 喜爱

  2. 诗人通过“嫦娥”来表达什么?
    A. 对月亮的赞美
    B. 对亲人的思念
    C. 对理想的渴望与隔绝
    D. 对秋天的感慨

  3. “别泪短擎粘”中“别泪”指什么?
    A. 高兴的泪水
    B. 离别时的泪水
    C. 思念的泪水
    D. 忧伤的泪水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表现孤独与对月亮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与人生的无常。

诗词对比:

  • 比较邓桐芬的《渡江云 秋晓》与李白的《静夜思》,二者都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与对故乡的情感,但邓桐芬更多的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而李白则是直接的思乡情绪。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以上内容涵盖了对《渡江云 秋晓和庸斋》的全面解读与分析,既有诗歌的原文及白话翻译,又有注释、背景、鉴赏及互动学习部分,便于读者深入理解与学习。

相关诗句

清秋怜夜水,碧云望极,曾几识圆蟾。下一句是什么

画屏轻梦远,凤烛西窗,别泪短擎粘。上一句是什么

画屏轻梦远,凤烛西窗,别泪短擎粘。下一句是什么

天涯此夕,念湖海,萍梗长淹。上一句是什么

天涯此夕,念湖海,萍梗长淹。下一句是什么

更漏残,一庭风露,星影落层檐。上一句是什么

更漏残,一庭风露,星影落层檐。下一句是什么

新添清霜点鬓,病骨欹风,惯闲门独掩。上一句是什么

新添清霜点鬓,病骨欹风,惯闲门独掩。下一句是什么

休更问,阴晴何意,离合谁占?上一句是什么

休更问,阴晴何意,离合谁占?下一句是什么

素天烟邈秋河近,奈嫦娥、终隔湘帘。上一句是什么

素天烟邈秋河近,奈嫦娥、终隔湘帘。下一句是什么

尘世事,无端哀乐常兼。上一句是什么

清秋怜夜水,下一句是什么

碧云望极,上一句是什么

碧云望极,下一句是什么

曾几识圆蟾。上一句是什么

曾几识圆蟾。下一句是什么

画屏轻梦远,上一句是什么

画屏轻梦远,下一句是什么

凤烛西窗,上一句是什么

凤烛西窗,下一句是什么

别泪短擎粘。上一句是什么

别泪短擎粘。下一句是什么

天涯此夕,上一句是什么

天涯此夕,下一句是什么

念湖海,上一句是什么

念湖海,下一句是什么

萍梗长淹。上一句是什么

萍梗长淹。下一句是什么

更漏残,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