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珠帘 帘影》
时间: 2025-01-03 02:49: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真珠帘 帘影》
作者: 周祖同 〔清代〕
斜阳挂在闲庭院,下湘帘写入花枝零乱。
悄拂茜罗裙,映碧波都满。
月里纤纤亲手揭,便一线纹销茵毯。
重掩,纵春人不隔,也愁凄黯。
刚把犀钩半上,只依他绣榻铺成清簟。
额上片云来,蓦丝丝都暗。
才报内层红烛过,又几桁玉阶还见。
齐卷,怕房栊朱翠,画成消减。
白话文翻译:
夕阳斜挂在悠闲的庭院中,湘帘轻垂映射出花枝的零乱影像。
悄悄拂动着绣有红色花纹的裙子,映照出满满的碧波。
月光下,纤纤的手轻轻揭起帘子,留下细微的纹路在茵毯上消失。
再一次掩上帘子,虽然春天的人不再相隔,但心中仍感到凄凉。
刚将犀角钩子放下,只是依靠着那张铺有清凉席子的绣榻。
额头上的几片云飘来,忽然间一片片暗了下来。
刚刚报告内层的红烛已燃尽,又在玉阶上见到几道光亮。
齐齐卷起帘子,生怕房间里朱红的装饰,慢慢消减成淡淡的色彩。
注释:
- 湘帘:指用湘绣制成的帘子,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产于湖南。
- 茜罗裙:茜罗是一种红色的丝绸,常用来做裙子。
- 犀钩:古代用犀角制成的挂钩,用于悬挂物品。
- 清簟:清凉的席子,通常是竹子编成的,夏天用来坐卧。
典故解析:
- 月里纤纤:描绘了月光下的女子,展现出一种柔美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女子的思念之情。
- 红烛:象征着温暖与光明,暗指夜晚的孤独和消逝的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祖同,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风格清丽而细腻。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时期。作者通过对庭院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人生无常和孤独情感的思考。
诗歌鉴赏:
《真珠帘 帘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庭院场景。诗人在夕阳和月光的交替中,描绘了一个女子的柔美身影,通过“湘帘”、“茜罗裙”等细节,展现出一种温柔而又略显凄凉的情感。诗中多次提到对光影和色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特别是“红烛过”与“玉阶还见”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中对生活变迁的感受。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斜阳挂在闲庭院:描写夕阳洒落在庭院中,营造出宁静的气氛。
- 下湘帘写入花枝零乱:湘帘轻垂,映射出花枝的散乱,暗示生活的无常。
- 悄拂茜罗裙,映碧波都满:轻轻拂动的裙子与波光相映,展现女子的优雅。
- 月里纤纤亲手揭:在月光下,女子轻轻揭起帘子,显示出她的灵动与柔美。
- 便一线纹销茵毯:留下细微的痕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重掩,纵春人不隔,也愁凄黯:再一次掩上帘子,虽然春天的人不再相见,但内心依然感到凄凉。
- 刚把犀钩半上:刚将挂钩放下,暗示一种无奈的情绪。
- 只依他绣榻铺成清簟:依靠着铺有清凉席子的榻,体现出一种孤独感。
- 额上片云来,蓦丝丝都暗:额头上飘来的云层,象征着情绪的变化。
- 才报内层红烛过,又几桁玉阶还见:描写夜晚渐深,回忆的光亮逐渐消逝。
- 齐卷,怕房栊朱翠,画成消减:最后卷起帘子,害怕美好的东西逐渐淡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里纤纤”比喻女子的美丽。
- 拟人:如“茜罗裙,映碧波都满”,赋予裙子生命。
- 对仗:整首诗在字句上有对称与和谐的特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庭院的景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孤独情感的反思。诗人借助自然景物,展现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暗示人生的短暂。
- 湘帘:体现南方的文化气息,增添诗的温情。
- 茜罗裙:象征女子的柔美与脆弱。
- 红烛:象征温暖和记忆,暗含对过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项不是诗中提到的意象?
- A. 斜阳
- B. 红烛
- C. 白云
- D. 湘帘
-
诗中“月里纤纤亲手揭”描绘的是谁的形象?
- A. 男子
- B. 妈妈
- C. 女子
- D. 小孩
答案:
- C. 白云
- C. 女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春晓》:孟浩然的作品,描绘春天的美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真珠帘 帘影》: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但《静夜思》更直接对故乡的思念,而《真珠帘》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介绍清代诗人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
- 《古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解析与赏析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