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行献李尚书
作者:崔紫云 〔唐代〕
从来学制斐然诗,不料霜台御史知。
忽见便教随命去,恋恩肠断出门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李尚书的敬重与不舍。诗人自认为在诗歌上有一定的造诣,不料被霜台的御史所知晓。刚一见面,就被告知要离开,心中满是对恩情的留恋,离门时感到肝肠寸断。
注释:
字词注释:
- 学制:学习、研究的制度,这里指诗歌的学习。
- 斐然:形容诗文的风采或成就,通常指清晰明朗、可圈可点。
- 霜台:指的是朝廷的高位,这里特指李尚书的职位。
- 御史: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霜台御史是指负责监察官员和纠正错误的官员。
- 恋恩:留恋恩情,指对恩情的依恋。
- 肠断:形容极为悲伤,心如刀割。
典故解析:
“霜台”源于古代对高官办公室的称呼,这里暗指李尚书的高位与权威。李尚书在唐代是重要的官职,掌管典章制度,诗人向其献诗,表达对其的尊重与告别的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紫云,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对离别的依依不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被告知离开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李尚书的感激与不舍,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情感和对官场的复杂态度。
诗歌鉴赏:
《临行献李尚书》是一首充满情感的离别诗,诗人在诗中通过对“学制斐然”的自我评价,展现了他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而“霜台御史知”则暗示了他在官场的微妙关系,李尚书的地位让诗人感到自豪但又有些忐忑。整首诗的情感以“恋恩肠断”点题,表达了他对李尚书的感激之情与依依不舍的离别情怀。
诗人在短短的四句中,将离别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一句与第二句形成对比,前者自信满满,后者却是无奈的告别,反映了人情世故的无常。最后两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痛苦。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华,也反映了唐代士人的品格与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从来学制斐然诗:诗人自谦地提到自己在诗歌方面的造诣,表明自己有一定的成就。
- 不料霜台御史知:出乎意料的是,自己的才能被权威的李尚书所认识,暗示着他在官场上获得了认可。
- 忽见便教随命去:一见面就被告知要离开,表明事情的发展超出了诗人的预期。
- 恋恩肠断出门时:在即将离开之际,诗人对李尚书的恩情感到难以割舍,心情悲痛。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使用“肠断”来形容内心的悲痛,生动形象。
- 反衬:前半部分的自信与后半部分的悲伤形成强烈对比,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恩情的留恋与离别的痛苦,展现了诗人对李尚书的敬重与感激,同时也反映了士人在官场中的复杂心理与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台:象征权威与地位,代表着诗人对官场的敬畏。
- 恩: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是诗人离别时的主要情感源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霜台”指代什么? A. 诗歌 B. 官职 C. 风景
-
“恋恩肠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失落 C. 愤怒
-
诗人自谦地提到自己有什么成就? A. 书法 B. 诗歌 C. 绘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其侧重于对未来的展望,而崔紫云的《临行献李尚书》则更加强调对恩情的留恋与不舍。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离别心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