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赤山寺》
时间: 2025-01-01 09:27: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事穷山作上方,
随缘挂锡即僧房。
村童息虑真菩萨,
野鸟忘机大法王。
无数人烟通佛国,
有时梵呗到农桑。
试看处处天花落,
散作人间稻麦香。
白话文翻译
这座穷山为何会成为佛教的圣地?
随缘的僧人就住在这里。
村里的孩子无忧无虑,宛如真正的菩萨,
野鸟无拘无束,像是大法王一样。
无数的人烟连接着佛国,
有时还能听到佛教的梵呗传到农田。
看看四处的落花,
化作人间的稻麦芬芳。
注释
- 穷山:指贫瘠的山,暗指环境的清幽。
- 挂锡:僧人用锡杖,象征着生活的随缘。
- 菩萨:佛教中具有慈悲心、愿意帮助众生的圣者。
- 法王:佛教中指代教义的权威者。
- 梵呗:佛教的颂唱,具有宗教仪式的性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元煌(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生于福建,因其作品多描绘山水与人文景观而受到关注。他的诗风清新洒脱,常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相结合,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过赤山寺》创作于清代,背景为当时社会对佛教的重新审视。诗人通过游历赤山寺,感受到自然与佛教的和谐共处,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过赤山寺》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诗歌,诗人通过对赤山寺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佛教的和谐关系。开头两句“何事穷山作上方,随缘挂锡即僧房”,用“穷山”与“挂锡”对比,表现了僧人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精神追求的执着。接下来的“村童息虑真菩萨,野鸟忘机大法王”则通过对比村童与野鸟,传达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隐喻出人类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
“无数人烟通佛国,有时梵呗到农桑”,这两句描绘了佛教文化与世俗生活的交融,展现出一种普世的精神氛围,强调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佛教的影响。最后两句“试看处处天花落,散作人间稻麦香”,以花瓣落地的意象收尾,寓意着佛教的智慧与生活的美丽相互交织,传递出一种自然圆融的和谐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事穷山作上方:问为何偏偏在这穷山之上建寺,表达对这里环境的感慨。
- 随缘挂锡即僧房:僧人随缘而住,展现出一种洒脱与自在的生活态度。
- 村童息虑真菩萨:村里的孩子们无忧无虑,像是菩萨般的存在。
- 野鸟忘机大法王:野鸟自由自在,似乎也在传达佛教的教义。
- 无数人烟通佛国:人们的生活与佛教文化息息相关,暗示着生活的精神追求。
- 有时梵呗到农桑:佛教的音乐也能传到农田,体现宗教与生活的融合。
- 试看处处天花落:观察周围的自然变化,感受到生命的流转。
- 散作人间稻麦香:花瓣落下,化作丰收的气息,象征着自然与人类的和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村童息虑”与“野鸟忘机”,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用“菩萨”和“法王”比喻儿童和鸟,形象而深刻。
- 意象:通过“天花”和“稻麦”构建自然与人文的意象,展现生活的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简单、自然、无忧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佛教思想在世俗生活中的影响,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之间的和谐美。诗人在赤山寺所感受到的宁静与自在,映射出对生活真谛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穷山:象征清幽与宁静的环境。
- 菩萨、法王:象征精神的超脱与智慧。
- 天花、稻麦:自然与人间生活的融合,象征丰收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穷山”主要指什么? A. 财富
B. 环境清幽
C. 人口稠密
D. 交通便利 -
“村童息虑”中“息虑”的意思是?
A. 休息
B. 忘却烦恼
C. 学习
D. 快乐 -
诗的最后两句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A. 大自然的美
B. 人间的丰收
C. 佛教的教义
D. 儿童的天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更侧重于孤独与思考。
- 《鹿柴》:描绘自然景色,强调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主题上与《过赤山寺》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