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其二 庚午暮春》
时间: 2025-01-06 12:39: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园风雨桃花尽,江泛桃花汛。
激礁拍岸远无声,却见后波前浪尽峥嵘。
凭栏无语情犹切,眼底烟波阔。
夜来雷似鼓声催,似问凭谁只手挽潮回?
白话文翻译
小园中的桃花在风雨中凋零,江面上泛起了桃花的涟漪。
激浪拍打着礁石,远处一片寂静,却看到后浪前浪激荡的壮丽景象。
我倚着栏杆无言,心中情感依然强烈,眼前的烟波浩渺无边。
夜里雷声如鼓声般催促,仿佛在问:凭谁能一手挽回这潮水?
注释
- 小园:指小型的花园,通常种植花木。
- 风雨:指天气恶劣,暗示桃花的凋零与无常。
- 桃花汛:桃花泛滥的水流,喻指春天的景象。
- 激礁:激烈的波浪拍打礁石,表现出海浪的力量。
- 凭栏:倚靠栏杆,表示一种闲适的状态。
- 烟波:指水面上的雾气和波纹,象征着广阔无垠的景象。
- 雷似鼓声:形容雷声的震撼,像鼓声一样催促。
- 挽潮回:挽回潮水,暗喻对时光或命运的渴望。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桃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美丽和爱情,桃花的凋零也暗示了美好的事物难以持久。同时,“雷似鼓声”可以联想到古代战鼓的声音,暗示着一种紧迫感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淑萍,现代女性诗人,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自然景物的结合著称。她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庚午年暮春时节,正值春末夏初,诗人通过描绘桃花的凋零和江水的波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虞美人 其二 庚午暮春》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出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诗的开头以“小园风雨桃花尽”引入,展现出春天的凋零与无常,诗人在风雨中感受到桃花的凋谢,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惋惜。接下来,江面上泛起的桃花涟漪,象征着春天的短暂与易逝,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失落感。
激烈的波涛拍打岸边的景象,虽无声却充满了力度,后波前浪的壮丽形态,似乎在诉说着一种生命的循环与延续。此时的诗人,凭栏而立,纵使无言,情感仍显得切切,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夜晚雷声如鼓,仿佛在催促着时间的流逝,诗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似乎在问谁能将潮水挽回。这一问句不仅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反映出对命运的思索。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结合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的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园风雨桃花尽:描绘了小园中桃花因风雨而凋零的景象,象征春天的短暂。
- 江泛桃花汛:江面上因桃花而形成的涟漪,表现出春天的痕迹。
- 激礁拍岸远无声:波涛拍打礁石,远处却一片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 却见后波前浪尽峥嵘:后浪前浪的壮观景象,象征着生命的轮回。
- 凭栏无语情犹切:诗人倚靠栏杆,虽无言,却情感依然深厚。
- 眼底烟波阔:眼前的烟波渺茫,象征着广阔的天地和无尽的思考。
- 夜来雷似鼓声催:夜中的雷声如同战鼓,催促着时光的流逝。
- 似问凭谁只手挽潮回:雷声仿佛在询问,谁能单手挽回潮水,表现出对时光的渴望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雷声比作鼓声,增强了声音的震撼感。
- 拟人:雷声似乎在问,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
- 对仗:后波前浪的描写,形成了平行的意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春天的桃花为引,引发对生命短暂与时光流逝的深思,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命运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美丽与爱情,表现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风雨:暗示着变化与冲击,反映出生活的不易。
- 江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 雷声:象征着紧迫感与命运的召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小园风雨桃花尽”意指: A. 桃花盛开
B. 桃花凋零
C. 桃花绽放
D. 桃花飘落 -
诗人倚靠栏杆无语的原因是: A. 享受宁静
B. 表达情感
C. 观察自然
D. 思考人生 -
“夜来雷似鼓声催”的意象主要表达: A. 自然的美
B. 时间的流逝
C. 人生的无常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蔡淑萍的《虞美人 其二 庚午暮春》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春望》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对诗人的影响。同样是描写春天,但前者强调了个人的失落与思索,后者则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感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现代诗歌与传统文化》
- 《蔡淑萍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