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行》
时间: 2025-01-19 17:34: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军行
作者: 张籍 〔唐代〕
弹筝峡东有胡尘,
天子择日拜将军。
蓬莱殿前赐六纛,
还领禁兵为部曲。
当朝受诏不辞家,
夜向咸阳原上宿。
战车彭彭旌旗动,
三十六军齐上陇。
陇头战胜夜亦行,
分兵处处收旧城。
胡儿杀尽阴碛暮,
扰扰唯有牛羊声。
边人亲戚曾战没,
今逐官军收旧骨。
碛西行见万里空,
幕府独奏将军功。
白话文翻译:
在弹筝峡的东边,胡人的尘土飞扬,
天子选择吉日为将军举行封赏。
在蓬莱殿前赐予六面旗帜,
还指挥禁军作为部队。
接到皇命不辞回家,
夜晚在咸阳原上安营扎寨。
战车隆隆,旗帜摇动,
三十六个军队齐齐上山。
在山头赢得战斗的胜利,夜里也继续前进,
分兵各处收复旧城。
胡人被杀尽,黄昏时分只听见牛羊的声音。
边疆的亲戚曾经战死,
如今追随官军收回旧骨。
在碛西行走,看见万里空旷,
幕府独奏将军的功绩。
注释:
- 弹筝峡:指地名,可能是与战争有关的边境地区。
- 胡尘:指胡人(外族)入侵时所产生的尘土。
- 六纛:古代军队的六面旗帜,象征权威和军队的威风。
- 禁兵:指皇帝直接指挥的军队。
- 咸阳:古都,秦朝的都城,象征权力的中心。
- 陇头:指山头,战斗的地点。
- 胡儿:指敌对的胡人。
- 阴碛:指沙漠或荒凉的地方。
- 万里空:表示战后荒凉的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籍(约766年-830年),字希言,唐代诗人,以其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写战争和边疆生活,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正值边疆战争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将军出征的情景,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并反映了战后的荒凉与遗憾。
诗歌鉴赏:
《将军行》是一首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张籍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示了将军出征的壮丽场面和战斗后的凄凉景象。诗中开头以“弹筝峡东有胡尘”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紧迫感,展示了战斗的背景和环境。接着,诗人描绘了天子为将军举行封赏的场面,显示出将军的荣耀与责任。随着诗句的发展,战斗的场景逐渐展开,战车轰鸣,军队齐上,表现出强烈的气势和壮志。
然而,随着战斗的胜利,诗人转而描绘战后的惨烈,“胡儿杀尽阴碛暮”,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草原上只有牛羊的声音,显得格外孤寂与萧条。最后,诗人以“万里空”收尾,表现出战争带来的空虚与失落,令读者深思。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军事荣耀与战后悲凉的双重情感,既有对将军的赞美,又透出对战争的反思,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战乱背景,引入胡人侵扰的景象。
- 第二联:描述天子对将军的重视和封赏。
- 第三联:强调将军的军队由禁兵组成,显示出军队的正规与强大。
- 第四联:将军不畏家乡的牵挂,体现出忠诚与责任。
- 第五联:描绘出征时气势磅礴的场景。
- 第六联:描写战斗胜利后的分兵收复旧地。
- 第七联:战争的残酷和荒凉的现实。
- 第八联:边缘人和亲戚的哀痛,强调战争带来的创伤。
- 第九联:表达战后空虚的感受,反映战争的无情。
- 第十联:以“独奏将军功”结束,突出将军的成就,却也隐含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战车彭彭旌旗动”,通过声韵的对称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如“万里空”象征战争结束后的荒凉。
- 夸张:通过极端场景展示战争的激烈和后果。
主题思想:表现出对于战争的反思与对将士的敬意,强调忠诚与牺牲,同时揭示战争带来的悲惨后果。
意象分析:
- 将军:象征忠诚与责任的化身。
- 战车:代表战争的激烈与壮观。
- 牛羊声:象征战后生活的单调与凄凉。
- 万里空:表达战后空虚的深刻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弹筝峡东有胡尘”中的“胡尘”指的是: A. 外族入侵的迹象
B. 美丽的风景
C. 安静的生活 -
诗中提到的“咸阳”象征: A. 边疆的遥远
B. 权力的中心
C. 亲情的归宿 -
“胡儿杀尽阴碛暮”反映了什么情感? A. 战争的荣耀
B. 战争的悲惨
C. 战斗的快乐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的描写夜晚安静的诗,反映了孤独的情感。
- 《出塞》:王昌龄的边塞诗,描绘了士兵出征的壮烈场景。
诗词对比:
- 张籍的《将军行》与王昌龄的《出塞》均描绘了边塞战争的场景,但张籍更强调战争的残酷和战后的孤寂,而王昌龄则更注重表现士兵的豪情壮志。两者在主题上共同探讨了战争的意义与影响,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唐代经典诗作,适合深入学习。
- 《唐诗鉴赏辞典》:对唐诗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帮助读者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