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秋夜长》

时间: 2025-01-04 08:55:59

秋天如水夜未央,天汉东西月色光。

愁人不寐畏枕席,

暗虫唧唧绕我傍。

荒城为村无更声,起看北斗天未明。

白露满田风褭褭,千声万声鹖鸟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天如水夜未央,
天汉东西月色光。
愁人不寐畏枕席,
暗虫唧唧绕我傍。
荒城为村无更声,
起看北斗天未明。
白露满田风褭褭,
千声万声鹖鸟鸣。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夜晚如水般漫长,
天上的银河在东西两边闪烁着月光。
忧愁的人无法入睡,害怕着枕头和席子,
暗处的虫鸣声在我身边缠绕。
荒凉的城镇和村庄都没有更深的钟声,
我起身看北斗星,天还是未明。
白露洒满田野,风轻轻拂动,
千声万声的鹖鸟在鸣叫。

注释

  • 天汉:指银河,古时对银河的称呼。
  • 愁人:忧愁的人。
  • 不寐:无法入睡。
  • :害怕。
  • 唧唧:形容虫子的鸣叫声。
  • 荒城为村:荒凉的城市和村庄。
  • 更声:报时的声音。
  • 北斗:北斗星,古代人用来指引方向的星宿。
  • 白露:指秋天的露水。
  • 褭褭:形容风吹动的样子。
  • 鹖鸟:一种鸣叫声清脆的鸟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字希仁,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66年,卒于公元830年。他以诗歌和散文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秋夜长》创作于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通过描写秋夜的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正值秋季,夜长而寂,诗人处于一种失落的情感状态,难以入眠,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自身的孤独。

诗歌鉴赏

《秋夜长》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漫长夜晚,诗人在这样的夜晚中感受到深深的孤独和忧愁。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夜的宁静与冷清,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开篇用“秋天如水夜未央”来形容夜晚的漫长,将秋夜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接着提到“天汉东西月色光”,以银河的月光映衬出夜的宁静。愁人难以入眠的情形则通过“愁人不寐畏枕席”的句子表达出来,表现了诗人对孤独的深刻感受。值得注意的是,诗中提到的“暗虫唧唧绕我傍”,使得夜晚的宁静中增添了一丝生命的气息,但这种生命却与诗人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邃,展现了诗人在秋夜中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孤独的感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天如水夜未央:将秋天的夜晚比作流水,夜晚显得漫长而无尽。
  2. 天汉东西月色光:描绘银河在东西两边的月光,营造出宁静的夜空景象。
  3. 愁人不寐畏枕席:忧愁的人无法入睡,产生对床头的畏惧。
  4. 暗虫唧唧绕我傍:周围虫鸣声环绕,增添了孤独的氛围。
  5. 荒城为村无更声:荒凉的城市和乡村皆无报时的声音,表现出一种死寂。
  6. 起看北斗天未明:起身观察北斗星,天色依旧未亮。
  7. 白露满田风褭褭:白露洒落在田野,微风轻轻拂动,渲染出秋季的气息。
  8. 千声万声鹖鸟鸣:鹖鸟的鸣叫声此起彼伏,描绘出秋夜的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夜比作流水,表现其漫长。
  • 拟人:虫鸣声被赋予了环绕的动作,使其生动。
  • 对仗:诗中“天汉东西”与“月色光”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孤独、忧愁的情感,透过秋夜的景色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个人内心的挣扎和孤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天:象征着成熟与收获,但也带来凋零与孤独。
  • 银河:象征广阔与遥远,带有神秘感。
  • 虫鸣:象征生命的存在,尽管与孤独相伴。
  • 北斗:象征指引与希望,亦是迷茫的象征。
  • 白露:象征清晨的宁静与新生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愁人不寐畏枕席”意为? A. 愁人无法入睡,害怕床头
    B. 愁人睡得很香
    C. 愁人不怕孤独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白露满田风__”,此处缺失的词是?

  3. 判断题:整首诗的主题是表现对秋天的喜悦。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A
  2. 褭褭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秋夕》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写夜晚的孤独,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
  • 《秋夕》:描绘秋天的景色与内心的感受,情感更加细腻。

通过对《秋夜长》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人的情感世界与自然景观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