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筝》

时间: 2024-12-29 17:35:20

延颈全同鹤,柔肠素怯猿。

湘波无限泪,蜀魄有馀冤。

轻幰长无道,哀筝不出门。

何由问香炷,翠幕自黄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哀筝
李商隐

延颈全同鹤,柔肠素怯猿。
湘波无限泪,蜀魄有馀冤。
轻幰长无道,哀筝不出门。
何由问香炷,翠幕自黄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哀伤的情感,意象中提到了长颈的白鹤和柔肠的猿猴,暗示着孤独与悲伤。湘江的波涛中充满了无尽的泪水,而蜀地的魂魄则有着未了的冤屈。那轻盈的帷幕再也不通人际,哀愁的筝声在门外无法传出。何以去问那香烛的燃烧?翠色的帐幕下,已是黄昏时分。

注释:

  • 延颈:指伸长脖子,形容焦虑或期盼的样子。
  • 素怯:本意为“素色的”,这里形容猿猴的柔情。
  • 湘波:指湘江的波涛,代表着泪水的无尽。
  • 蜀魄:蜀地的鬼魂,暗示着未了的冤屈。
  • 轻幰:轻薄的帷幕,象征着隔绝。
  • 香炷:香烛,象征祭祀和思念。
  • 翠幕:绿色的帷幕,暗示着环境的幽静与压抑。
  • 黄昏:一天的结束,象征着悲伤和孤独的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商隐,字义山,号蕴和,晚唐著名诗人,擅长写情诗和咏史诗,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复杂的意象著称。他的诗风常常充满了哀伤和感伤,体现了晚唐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商隐的晚年,可能与他个人的处境和情感有关。李商隐在官场上屡遭挫折,生活困顿,加上晚唐时期的政治动荡,使得他的情感愈加沉重。

诗歌鉴赏:

《哀筝》是一首充满哀伤与孤独感的诗,李商隐通过精细的意象和浓厚的情感,向读者展现了他内心的苦闷与无奈。诗的开头两句“延颈全同鹤,柔肠素怯猿”就设定了一个孤独的基调,白鹤的孤高与猿猴的柔情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接下来的两句“湘波无限泪,蜀魄有馀冤”将情感进一步深化,湘江的波涛承载着无尽的泪水,蜀地的魂魄则承载着未了的冤屈,展示了诗人对时局的无奈与对历史的沉重反思。

最后两句“轻幰长无道,哀筝不出门”则表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隔绝与孤立,哀愁的音乐无法传播,象征着他被困在自己的悲伤中无法自拔。结尾的“何由问香炷,翠幕自黄昏”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夕阳西下,香烛的燃烧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奈,整个诗篇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尽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延颈全同鹤:长颈的白鹤象征孤独与期盼。
  2. 柔肠素怯猿:柔情的猿猴表现出脆弱与柔软的情感。
  3. 湘波无限泪:湘江的波涛如泪水般无尽,象征着悲伤。
  4. 蜀魄有馀冤:蜀地的魂魄承载着未了的冤屈,表现出历史的沉重。
  5. 轻幰长无道:轻薄的帷幕遮住了人际交流,象征孤立。
  6. 哀筝不出门:哀伤的筝声无法传出,暗示内心的痛苦无法倾诉。
  7. 何由问香炷:询问香烛的燃烧,象征对生死的思考。
  8. 翠幕自黄昏:夕阳西下,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与哀愁的加深。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白鹤与猿猴)、拟人(湘波与蜀魄)、对仗(延颈与柔肠、轻幰与哀筝)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与情感张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历史冤屈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最终形成了一种深沉的哀伤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鹤:象征孤高与纯净的追求。
  • 猿猴:象征柔情与脆弱的情感。
  • 湘波:代表着无尽的悲伤与思念。
  • 蜀魄:象征历史的沉重与冤屈。
  • 轻幰:象征对人际关系的隔绝。
  • 哀筝:象征内心的痛苦与无法倾诉的情感。
  • 香炷: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思考生死的哲理。
  • 翠幕:象征幽静而压抑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湘波”象征什么? A. 快乐
    B. 悲伤
    C. 怀念
    D. 期待
    答案:B

  2. “延颈全同鹤”中“全同鹤”指的是? A. 孤独
    B. 期盼
    C. 急切
    D. 自由
    答案:A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幸福
    B. 无奈与哀伤
    C. 爱情
    D. 友谊
    答案:B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集》
  • 《唐代诗歌研究》

以上内容为对《哀筝》的详细解析和相关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