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秦园遇歌者苏生,用顾伊人韵》
时间: 2025-01-01 16:11: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秦园遇歌者苏生,用顾伊人韵
作者: 张夏 〔明代〕
曾事通侯,酬郢曲樽前红豆。
遇军变江州烽火,洞庭遗叟。
万马东来流竟断,六龙南幸城如斗。
看三宫卓幰发临安,伤心否。
峰第一,夸旧口。
泉第二,传新手。
掩春申珠履,孟尝鸡狗。
对我欲舒苏岭啸,当筵尚说元王酒。
谢桃花潭水殢行舟,汪伦又。
白话文翻译
诗的整体翻译如下:
我曾经跟随通侯,和他在酒杯前吟唱《郢曲》,还记得那红豆。
后来在江州遇到了战争的变故,洞庭湖的老者也不知去向。
万马奔腾而来,江水竟然断流,南方的六龙车在城中如同斗争一般。
看三宫的高贵衣物终于到了临安,你是否感到伤心?
山峰是第一,夸耀着过去的名声。
泉水是第二,传递着新的技艺。
掩盖着春天的珍珠鞋,孟尝的鸡犬相随。
想要在苏岭高歌,席间还谈论着元王的美酒。
感谢桃花潭的水流伴我行舟,汪伦的情谊又再现。
注释
字词注释:
- 通侯: 指通达的侯爵,可能指代某位历史人物。
- 郢曲: 古代风俗乐曲,表达情感。
- 烽火: 战争的信号,表明战乱的来临。
- 洞庭: 指洞庭湖,历史上有许多诗词提到此地。
- 三宫: 指宫廷中的三位王妃或高贵女子。
- 元王酒: 可能指代某种美酒,体现宴会的奢华。
典故解析:
- 桃花潭水: 出自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 孟尝: 指孟尝君,历史上著名的门阀,代表着士人风范和高洁的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夏,明代诗人,以工于词、诗著称,常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观察为题材。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明代,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回顾,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与对时局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以激情四溢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和对人生的感慨。开头提到的“曾事通侯”,仿佛在诉说着自己曾经的辉煌与荣耀,但随之而来的“烽火”则揭示了历史的无情与变幻。诗人在对比中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不满,情感层次分明。
诗中“看三宫卓幰发临安,伤心否”一语,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又是对现实的无奈。这种对比让整首诗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和深刻的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而后半部分则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描绘,体现出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尤其是“对我欲舒苏岭啸,当筵尚说元王酒”,展现了诗人想要在音乐中释怀的愿望,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事通侯: 回忆往昔,表达对历史的敬仰。
- 遇军变江州烽火: 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战争与动乱。
- 万马东来流竟断: 借用自然景象映射社会的急剧变化。
- 看三宫卓幰发临安: 反映出对权贵生活的羡慕与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事,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 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中,表现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体现出一种深刻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豆: 象征思念与情感。
- 烽火: 战乱与动荡的象征。
- 桃花潭水: 友情与人情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烽火”指的是什么?
- A. 和平的象征
- B. 战争的信号
- C. 自然灾害
-
“苏岭啸”中,苏岭代表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山的名称
- C. 诗人的心境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赠汪伦》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张夏的《满江红》与李白的《赠汪伦》进行比较,探讨两首诗中对友谊与人生感悟的不同视角,前者更偏重历史的沉重与个体的无奈,后者则表现出对友情的向往与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