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送云裳姨母之嘉定》
时间: 2025-01-01 15:54:30意思解释
满江红 送云裳姨母之嘉定
原文展示:
怕说行期,乍领略别离滋味。况又是江南三月,饯春天气。两岸柔条和泪折,一襟幽怨凭谁洗。向尊前莫为唱阳关,添憔悴。游冶处,从头记。多少恨,从今起。算花深栏曲,长相依倚。如旧山眉窥绣槛,槛前人影今天际。剩银钩题壁字分明,空凝睇。
白话文翻译:
我害怕提起离别的日期,刚刚体验到分离的滋味。更何况现在正是江南的三月,春天的送别气氛。在两岸的柔柳上,泪水交融,心中的幽怨又能向谁倾诉呢?在酒杯前不要再唱《阳关三叠》,只会增添我的憔悴。在游玩的地方,我从头回忆起这一切。从今往后,我心中积累了多少仇恨。想想那深深的花栏,仿佛依然可以倚靠。而如今,山眉依旧窥视着绣槛,槛前的人影在今天的时光中已经变得模糊。只剩下那银钩题写的字迹依然清晰,我只能空自凝望。
注释:
- 乍领略:刚刚领悟,突然体验。
- 江南三月:指的是春天的江南,象征着温暖与离别的季节。
- 阳关:指的是古代送别歌曲,象征离别的伤感。
- 幽怨:指内心的伤感与怨恨。
- 银钩:指用金属工具书写的字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绶,清代诗人,生于江南地区,擅长诗词,风格清丽而含蓄。其诗多描写离愁别绪,情感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送别姨母云裳之际,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依依不舍和对离别的深切感受。正值春季,正是离别之时,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环境来渲染情绪。
诗歌鉴赏:
《满江红 送云裳姨母之嘉定》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作品。诗人在送别之际,细腻地描绘了江南三月的美景与凄凉,展现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即以“怕说行期”引入,表达了对于离别的恐惧与不安,接着通过“乍领略别离滋味”体现出初次体验离愁的痛苦。细腻的自然描写如“两岸柔条”和“春天气”,使得离别的情景更显得柔和而又哀伤,仿佛在春风中泪水与花瓣交融。
诗中的“幽怨”与“阳关”二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伤感与对离别的无奈,暗示了即使在欢快的春日中,离别的痛苦依旧难以磨灭。结尾部分的“剩银钩题壁字分明,空凝睇”,更是将思念与孤独推向高潮,字迹清晰,却无人在旁,令人感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怕说行期:表达对离别日期的忐忑与害怕。
- 乍领略别离滋味:刚刚体会到分别的苦涩。
- 况又是江南三月,饯春天气:强调时间与环境的美好与离愁的对比。
- 两岸柔条和泪折:柳条轻柔,泪水交织,意象巧妙。
- 一襟幽怨凭谁洗:内心的哀怨无处倾诉。
- 向尊前莫为唱阳关,添憔悴:不想再唱离别曲,因而更加憔悴。
- 游冶处,从头记:游玩之地的回忆,从头开始。
- 多少恨,从今起:从此心中积累的仇恨。
- 算花深栏曲,长相依倚:想念那依靠的花栏。
- 如旧山眉窥绣槛:山眉依旧,情景如旧。
- 槛前人影今天际:今天的人影与过去重叠。
- 剩银钩题壁字分明,空凝睇:字迹清晰而人影模糊,孤独感加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柔条”和“泪折”,将柳条与泪水相联系,增添了情感的细腻。
- 对仗:如“长相依倚”和“空凝睇”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情感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离别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奈,情感层次丰富,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离愁与乡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象征温柔、美好与离愁。
- 柳条:代表柔情与泪水。
- 阳关:象征离别的曲调与情感。
- 银钩:象征记忆与痕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阳关”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首送别曲
C. 一个城市
D. 一种花 -
诗中提到的“江南三月”象征了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秋天的丰收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离愁,情感细腻,更多女性视角。
- 苏轼的《水调歌头》:从不同的层面探讨人生与离别,情感更为宽广。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袁绶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