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乌龙山贾泰处士
作者:贯休 〔唐代〕
庭果色如丹,相思夕照残。
云边踏烧去,月下把书看。
涧水仙居共,窗风漆树寒。
吾君方侧席,未可便怀安。
白话文翻译:
在庭院里,果实的颜色如同红丹,我在夕阳下思念着远方的朋友。
我在云边踏着火光而去,月下默默地看着书。
涧水与仙人居住在一起,窗外的风吹动着漆黑的树木,寒意袭来。
我亲爱的君子正坐在席上,心中却未能平静安宁。
注释:
- 庭果:庭院里的果实。
- 色如丹:颜色像丹砂一样红。
- 相思:思念之情。
- 夕照:傍晚的阳光。
- 云边:云的边缘,意指远方。
- 踏烧去:踏着烧烤的余温而去。
- 月下:在月光下。
- 把书看:读书。
- 涧水:山涧的水。
- 仙居:仙人的居所。
- 漆树:黑色的树木。
- 吾君:指对友人的尊称。
- 侧席:侧坐的席子。
- 怀安:心中平安。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自然景色的描绘,情感真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诗人,字士行,号无闷,晚号云谷居士。贯休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对人生的思考而著称,作品多涉及山水、友人情谊。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寄情于自然之时,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反思。诗中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色与内心的孤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人的眷恋。
诗歌鉴赏: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自然的美景。开篇以“庭果色如丹”引入,鲜明的色彩让人感受到秋天的丰收与成熟,同时也暗示着思念的沉重。接着,诗人用“云边踏烧去”将自己与自然的融入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在云间自由徜徉,然而在这自由的背后,寄托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后两句描绘了涧水与窗外寒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体现出诗人在自然中的孤独与清寂。
结尾一句“吾君方侧席,未可便怀安”,反映了诗人在心中对友人的牵挂,尽管身处美丽的自然之中,却难以平静,心中满是忧虑和思念。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深刻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庭果色如丹:庭院中的果实色彩鲜艳,衬托了秋天的气息,也象征着丰收与思念。
- 相思夕照残:傍晚的阳光映照着思念的情感,夕阳下思念愈加浓烈。
- 云边踏烧去:诗人向远方走去,象征着对朋友的思念之行。
- 月下把书看:在宁静的月光下看书,体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涧水仙居共:涧水流淌,似乎伴随着仙人的居住,传达出一种理想的境界。
- 窗风漆树寒:窗外的风和黑色的树木,营造出一种寒冷的氛围。
- 吾君方侧席:对友人的称呼,表现出一种亲密与敬重。
- 未可便怀安:尽管环境宁静,心中却难以平静,对友人的思念依然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庭果色如丹”中的“如”,将果实的颜色比作丹砂,形象生动。
- 对仗:如“涧水仙居共,窗风漆树寒”,上下句结构相似,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庭果:象征丰收与思念。
- 夕照: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加深。
- 云边:象征远方与梦想。
- 月下:象征宁静与思考。
- 涧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陪伴。
- 漆树:象征寒冷与孤独。
- 侧席:象征亲密的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庭果色如丹”所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吾君方侧席”中的“君”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朋友
C. 皇帝
D. 仙人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思念
C. 忧愁
D. 愤怒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送别》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念之情,但通过月光和乡愁的交织,表现出更深的孤独感。
- 《月夜忆舍弟》:描写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为直接而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