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寇游成福山院》

时间: 2025-01-08 23:00:11

成福僧留不拟归,猕猴菌嫩豆苗肌。

那堪蚕月偏多雨,

况复衢城未解围。

翠拥槿篱泉乱入,云开花岛雉双飞。

堪嗟大似悠悠者,只向诗中话息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避寇游成福山院
作者:贯休 〔唐代〕

成福僧留不拟归,
猕猴菌嫩豆苗肌。
那堪蚕月偏多雨,
况复衢城未解围。
翠拥槿篱泉乱入,
云开花岛雉双飞。
堪嗟大似悠悠者,
只向诗中话息机。

白话文翻译:

成福寺的僧人不想离开这里,
猕猴和菌子嫩滑的豆苗交相辉映。
可怜这蚕月时节雨水偏多,
况且衢城的围困尚未解除。
翠绿的槿花篱笆旁泉水奔涌,
云开之后,花岛上的雉鸟双双飞舞。
令人惋惜的,似乎只有那些无忧无虑的人,
才会在诗中谈论生活的机缘。

注释:

  • 成福:成福寺,唐代的一个寺庙,环境优美,常吸引文人墨客。
  • 猕猴菌:猕猴桃与菌类的结合,象征自然的丰饶和美好。
  • 蚕月:指阴历的四月,正是蚕茧生长的重要时节。
  • 衢城:指当时围困的城市,暗含战乱与动荡的背景。
  • 槿篱:槿花的篱笆,描绘出自然的清幽。
  • :指雉鸡,象征着自由和生机。
  • 悠悠者:指那些无拘无束、悠然自得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830-912),唐代诗人,以其独特的山水诗和禅宗诗著称。他常常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哲思,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身处成福寺,感受到外界的动荡与内心的宁静。诗中描绘了寺院的自然景色与个人的思考,反映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避寇游成福山院》是贯休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在动荡岁月中的哲思与情感。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首联“成福僧留不拟归”揭示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尽管外部环境险恶,内心却希望留在这片宁静之地。

接下来的两句“猕猴菌嫩豆苗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丰饶与生命的活力。此处不仅是对环境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反映。紧接着的“那堪蚕月偏多雨,况复衢城未解围”,则转入对现实的思考。蚕月的多雨与衢城的围困,象征着生活的艰难与不易。

后半部分“翠拥槿篱泉乱入,云开花岛雉双飞”,则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心中那份宁静与安详。最后一句“只向诗中话息机”,则表达了在复杂的社会中,诗人通过诗歌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生存的智慧。

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文之间寻求一种和谐,既有对外界的感受,也有对内心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贯休的禅意与诗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成福僧留不拟归:表现出诗人在成福寺的宁静生活,内心的不舍。
  • 猕猴菌嫩豆苗肌:描写自然的丰饶,展现对生命的热爱。
  • 那堪蚕月偏多雨:引入现实的困境,表现生活的不易。
  • 况复衢城未解围:进一步强调外界的动荡,衬托内心的宁静。
  • 翠拥槿篱泉乱入:描绘自然的美,展现诗人与自然的融合。
  • 云开花岛雉双飞:象征自由与生机,表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堪嗟大似悠悠者:感慨生活的艰辛,表现对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
  • 只向诗中话息机:强调通过诗歌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生活感受结合,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云开花岛雉双飞”,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困境的思考,表达了在动荡中寻找内心宁静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猕猴:象征自然的灵动与活力。
  • :代表生命的繁荣与自然的馈赠。
  • 蚕月:暗示生活的艰辛与奋斗。
  • 翠拥槿篱:代表自然的优美与宁静。
  • :象征自由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成福僧留不拟归”中的“成福”指的是: A. 一个地名
    B. 一个历史人物
    C. 一种心境

  2. 诗中提到的“蚕月”是指哪个月份? A. 一月
    B. 四月
    C. 七月

  3. “云开花岛雉双飞”中的“雉”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草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贯休与王维的诗歌都充满了对自然的描绘,但贯休更侧重于生活的哲思,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贯休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