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京乐·庚午四月闻歌感怀,用清真韵,并依其四声谱之》
时间: 2025-01-17 09:24:45意思解释
还京乐·庚午四月闻歌感怀
原文展示
怨歌动,触绪愁丝恨结纷难理。
甚岁华葱茜,晌来却为,閒情消费。
记饯春沙际,露叶明珠委。
判袂处空有,涴地啼鹃红泪。
醉芳樽底。
又疏更光景怎生,忘得当时,分散气味。
屏帏乱扑飞丝,看浓阴换尽桃李。
况流光,偏幻昔如烟,催今似水。
且续清秋约,黄花休笑憔悴。
白话文翻译
怨恨的歌声动人心弦,触动了愁绪,情丝纠结,难以理清。
春华秋实的岁月如同葱茜般美好,但如今却因闲情而虚度光阴。
我还记得送别时的春沙,露珠在叶上像明珠般晶莹。
在分别的地方,空留回忆,泪水像地上的啼鹃一样鲜红。
我在酒樽底下醉意朦胧。
如今光景如何,怎能忘却当时的气息与情味。
屏风乱飞的丝帘,看那浓密的阴影已将桃李的花期换尽。
更何况流光易逝,往昔如烟,一切在催促中如水流逝。
不如继续秋天的约定,黄花莫再嘲笑我的憔悴。
注释
- 怨歌:指充满怨恨与哀伤的歌曲。
- 触绪:触动心绪,激发情感。
- 岁华:指岁月的华美,象征青春。
- 閒情:指无所事事的情感,空闲的心情。
- 判袂:分别,告别。
- 涴地:沾湿地面,指泪水落于地面。
- 醉芳樽:指酒杯,醉酒的状态。
典故解析
- 桃李:常用来比喻朋友或学生,诗中指春天的花朵,暗示青春的逝去。
- 黄花:可能指菊花,象征秋天的萧瑟,或许暗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荣法,近代著名词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他的诗词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变迁的思考著称,风格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
创作背景
本词作于庚午年四月,正值春夏交替之际,诗人通过对春天的回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对青春的缅怀和对生活无奈的惆怅。此时正值社会动荡,诗人的感受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还京乐》以怨歌开篇,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忧伤与无奈。诗中通过对春华秋实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力感。诗人以“醉芳樽底”道出了人生的无奈,酒醉可以暂时忘却烦恼,但现实的冷酷依然存在。诗中“涴地啼鹃红泪”的意象极具感染力,泪水与啼鸣的结合,深化了对别离的悲伤。最后,诗人以“黄花休笑憔悴”结束,既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是对生活的一种自嘲,展现出一种旷达的心态。整体来看,诗歌情感深邃,意象丰富,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怨歌动,触绪愁丝恨结纷难理。
- 这句表明怨恨的歌声触动心弦,情感纠缠在一起,难以解开。
-
甚岁华葱茜,晌来却为,閒情消费。
- 诗人感叹青春美好,但因闲情而虚度。
-
记饯春沙际,露叶明珠委。
- 追忆送别时的春景,露珠如明珠般晶莹,象征美好回忆。
-
判袂处空有,涴地啼鹃红泪。
- 在分别的地方,空留下泪水,鸟鸣与泪水相映成趣,增添悲伤气氛。
-
醉芳樽底。
- 诗人在酒杯下醉意朦胧,暗示逃避现实。
-
又疏更光景怎生,忘得当时,分散气味。
- 现实的光景如何,难以忘却当时的情感与气息。
-
屏帏乱扑飞丝,看浓阴换尽桃李。
- 描写屏风的丝帘飞舞,暗示时光流转,桃李花期已过。
-
况流光,偏幻昔如烟,催今似水。
- 流光易逝,往昔如烟,现实如水,感叹时光的无情。
-
且续清秋约,黄花休笑憔悴。
- 不如继续秋季的约定,黄花不必再嘲笑我憔悴的模样。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露叶明珠委”,将露珠比作明珠,形象生动。
- 拟人:如“黄花休笑”,赋予物体以人的情感,增添诗意。
- 对仗:如“怨歌动,触绪愁丝”,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时间的流逝与个人情感的纠结展开,通过对春天的回忆与对现实生活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叹息,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 怨歌:象征着内心的悲伤与无奈。
- 春沙:代表青春与美好的时光。
- 露叶:象征清新与纯洁的回忆。
- 黄花:象征衰老与无奈,暗示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什么来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A. 怨歌
B. 战争
C. 酒宴
D. 旅行 -
诗中“醉芳樽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D. 平静 -
“黄花休笑憔悴”中“黄花”主要象征了什么? A. 美好
B. 生命
C. 衰老
D. 希望
答案: 1.A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展现对青春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 杜甫的《春望》: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还京乐》与《如梦令》:两者都以个人情感为主线,表达对岁月的思考,但《如梦令》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还京乐》则较为宏观,包含对社会变迁的反思。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袁荣法生平与创作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