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车声马声。魂惊梦惊。危楼灯火凄清。近三更四更。怀人恨萦。思亲涕零。披衣盻到天明。又鸡鸣剑鸣。
白话文翻译:
马车声、马蹄声交错,惊扰了我的梦境。我在高楼上,灯火凄清,心中满是思念。此时已近三更四更,心中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怨恨萦绕不去,泪水夺眶而出。我披衣静待天明,直到又听到鸡鸣和剑鸣的声响。
注释:
- 车声马声:指马车、骑马的声音,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喧闹,打破宁静。
- 魂惊梦惊:形容因外界噪音而惊扰了梦境,心神不宁。
- 危楼灯火凄清:高楼上的灯光显得冷清,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三更四更:古代夜晚的时辰划分,三更是指夜深时分。
- 怀人恨萦:对亲人的思念夹杂着怨恨,情感复杂。
- 思亲涕零:思念亲人,眼泪流淌。
- 披衣盻到天明:披上衣服,静待天亮。
- 鸡鸣剑鸣:鸡叫声与剑鸣声,暗示新的一天开始,可能也指代战争或冲突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鹏年(生卒年不详),近代诗人,字维新,号逸人。生活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融,具有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醉太平》是刘鹏年在申江医院养病时所作,反映了他在疾病与孤独中对亲人思念的深切感受。作品成形于社会动荡的时代,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思乡情怀交织,展现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挣扎。
诗歌鉴赏:
《醉太平》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夜晚的孤独和对故人深切的思念。首句“车声马声”以声响引入,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动感但又令人不安的夜晚场景。随后的“魂惊梦惊”则传达了因外界干扰而导致的内心不宁。这种情感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加深,诗人对亲人的思念愈发显得沉重,形成了“怀人恨萦”的复杂情感。
在形式上,诗的韵律和节奏感也恰到好处,三四句的“近三更四更”与“思亲涕零”通过对仗的方式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同时也映衬出诗人的心境。最后一句“又鸡鸣剑鸣”既是对新一天的迎接,也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暗示,武器的鸣响仿佛在提醒着人们战争与动荡的现实。
整首诗在情感上饱满而深刻,既有对亲情的思念,又有对时局的无奈,展示了诗人作为一个个体在历史波涛中苦苦挣扎的心路历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车声马声:开篇的声音描写,营造出夜晚的喧嚣。
- 魂惊梦惊:表明这种声音带来的不安与恐惧。
- 危楼灯火凄清:描绘出孤独的环境,灯光的冷清象征着内心的孤寂。
- 近三更四更:时光的流逝,强调夜的漫长与思念的深重。
- 怀人恨萦:情感的复杂,思念中夹杂着对离别的怨恨。
- 思亲涕零:情感达到高潮,泪水的流淌象征着无尽的思念。
- 披衣盻到天明:不眠的等待,渴望光明的到来。
- 又鸡鸣剑鸣:结束时的对比,鸡鸣象征新的一天,剑鸣暗示冲突与不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魂惊梦惊”,“鸡鸣剑鸣”,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象征:灯火、鸡鸣、剑鸣等意象,分别象征孤独、希望与动荡,构成了诗的丰富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传达出在动荡时代个体的孤独与渴望。通过对夜晚的描写,展现了人内心深处的脆弱与挣扎,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车声马声:象征外界的纷扰与不安。
- 危楼灯火:象征孤独与冷清的环境。
- 鸡鸣:象征新一天的开始与希望。
- 剑鸣:象征冲突与不安的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车声马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安静
- B. 喧闹
- C. 喜悦
- D. 宁静
-
“思亲涕零”中“涕”指的是什么?
- A. 笑
- B. 哭
- C. 忍耐
- D. 期待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思乡情怀,但更注重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更为浓烈。
- 李白《静夜思》:以月光引发思乡,意象更为清丽,情感简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赏析》
- 相关研究论文与期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