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 颐和园》
时间: 2025-01-01 13:41: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香 颐和园
作者:沈轶刘 〔近代〕
石舫迷烟,铜牛咽露,楼台记得春晚。
瓦冻霜腴,树围花瘦,隐约胜朝林苑。
佛香烬蜕,渐炷出光宣新怨。
谐趣芳园径掩。昆明锦帆天远。
黄罗轿空漫问。放宫禽四时啼恨。
辇路翠尘长暗,梦痕微褪,雨过闲苔自嫩。
竟十万艨艟破秋闷。二百年来,凭谁更论。
白话文翻译
在烟雾弥漫的石舫上,铜牛似乎在吞咽露水,楼台依稀记得春天的温暖。
瓦片上结着霜,树木围绕着凋零的花,隐约胜过清晨的林苑。
佛香的灰烬在升腾,渐渐散发出光彩,宣告着新的怨恨。
趣味盎然的芳园小径被掩藏,昆明湖的锦帆在远方飘荡。
空荡荡的黄罗轿子漫无目的地询问,宫中鸟儿四季啼鸣,充满怨恨。
辇道上的翠尘长久未散,梦痕微微消退,雨后闲置的苔藓依然嫩绿。
竟然有十万艘战船破坏了秋天的愁闷。两百年来,谁还能再去讨论这些呢?
注释
- 石舫:一种用石头建造的船,颐和园内的石舫是著名景观。
- 铜牛:颐和园内的铜牛,象征着力量与坚韧。
- 春晚:春天的晚景,指春末的美好时光。
- 霜腴:形容瓦片上结了霜,且有丰润之感。
- 佛香烬蜕:佛香的灰烬在升腾,带有宗教气息。
- 黄罗轿:古代皇帝出行时用的轿子。
- 四时啼恨:四季中的鸟鸣似乎充满了怨恨,表现出环境的苍凉感。
- 艨艟:古代大型战船的统称,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轶刘,近代诗人,以其精致的诗风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颐和园,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怀念。诗人在这座皇家园林中,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秋天的凋零,表现出一种时光流逝的忧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颐和园为背景,描绘了园中的自然景色与其历史的交融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景物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思索。开篇的“石舫迷烟”与“铜牛咽露”描绘出一幅朦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立即引起读者的兴趣。接下来的描写则深入到自然的细节,通过“瓦冻霜腴”“树围花瘦”展现出春天与衰败的对比。
诗中“佛香烬蜕”的意象,强化了宗教对自然的渗透,带给人一种超脱的思考。作者在“昆明锦帆天远”中,表现出对远方与未知的向往,以及对历史的追忆。最后,诗人用“十万艨艟破秋闷”来总结历史的沉重,感叹两百年来时光的流逝,留下对未来的无奈与思考。
整首诗以细腻的修辞、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让人感受到历史与自然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历史的深刻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石舫迷烟:描绘出园中石舫在烟雾中的朦胧景象,暗示着历史的模糊与迷离。
- 铜牛咽露:铜牛在晨露中显得格外生动,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 楼台记得春晚:楼台依旧记得春天的温暖,展现出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 瓦冻霜腴:瓦片上结霜,带有一种清冷的美感,暗示着季节的变化。
- 佛香烬蜕:香火的灰烬在升腾,带有宗教的意味,暗示着一种精神追求。
- 昆明锦帆天远:描绘出昆明湖的景象,表现出对远方的渴望与思考。
- 四时啼恨:鸟儿四季的啼鸣充满怨恨,反映出环境的苍凉与悲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十万艨艟破秋闷”,将战船比作历史的沉重。
- 拟人:如“楼台记得春晚”,赋予无生命的楼台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佛香烬蜕”和“谐趣芳园径掩”,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颐和园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珍视,体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意象分析
- 石舫: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积累。
- 铜牛:代表着不屈与力量的象征,寓意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 佛香:体现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宗教的影响。
- 昆明湖:象征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展现出和谐美好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石舫”是指什么?
- A. 一种船
- B. 一种建筑
- C. 一种花卉
-
“四时啼恨”中的“啼恨”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伤感
- C. 愤怒
-
诗中“黄罗轿”象征着什么?
- A. 皇权
- B. 自由
- C. 贫穷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中也表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但更侧重于个人命运与历史的关系,而沈轶刘的《天香 颐和园》则更多地关注自然与历史的交融,美与哀的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人研究》
- 《颐和园文化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