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时间: 2025-01-04 07:29:52意思解释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作者: 李颀 〔唐代〕
原文展示
累荐贤良皆不就,家近陈留访耆旧。
韩康虽复在人间,王霸终思隐岩窦。
清冷池水灌园蔬,万物沧江心澹如。
妻子欢同五株柳,云山老对一床书。
昨日公车见三事,明君赐衣遣为吏。
怀章不使郡邸惊,待诏初从阙庭至。
散诞由来自不羁,低头授职尔何为。
故园壁挂乌纱帽,官舍尘生白接寄书寂寂於陵子,
蓬蒿没身胡不仕。藜羹被褐环堵中,
岁晚将贻故人耻。
白话文翻译
我多次推荐贤良之士,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用。我的家离陈留不远,可以去拜访一些老朋友。韩康虽然还在世上,但王霸的志向却始终想隐退于岩窦之中。池水清冷,浇灌着园中的蔬菜,万物似乎与沧江一样,心中淡然无波。我的妻子和我一起欢笑着看五株柳树,老云山对着一床书籍,时光静静流逝。昨天在公车上见到三件事情,明君赐给我衣服,派我做官。怀着章程,不想让郡邸为我感到惊讶,等待着从阙庭初次到来。散淡不羁的我,低头接受了职位,究竟为何?故乡的墙上挂着乌纱帽,官舍的尘土堆积,我寄书的地方在陵子,孤寂无比,我为何不去做官呢?在简陋的房屋中,吃着藜羹,穿着粗布衣,岁末时却将羞耻留给老朋友。
注释
- 累荐: 多次推荐。
- 贤良: 有才德的人。
- 耆旧: 老朋友。
- 韩康: 指韩康的隐居思想,表达对隐退的向往。
- 王霸: 指王霸的志向,意指隐逸。
- 清冷池水: 形容池水清澈而冷淡。
- 万物沧江: 形容万物皆如沧江般心境澹然。
- 乌纱帽: 官员的标志。
- 藜羹: 藜的羹汤,形容简陋饮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颀,字延年,唐代诗人,生于公元690年,卒于公元751年,世称“李太白”。他以五言诗见长,作品风格清新俊逸,常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政治动荡,诗人在官场中屡遭挫折,心中对仕途的失望与对故乡的眷恋交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李颀的《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忆与感慨,深刻揭示了诗人对官场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累荐贤良皆不就,家近陈留访耆旧”开篇直入主题,表达了诗人多次推荐贤良却无所作为的无奈,进一步反映出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失望。
接下来的诗句“清冷池水灌园蔬,万物沧江心澹如”描绘了他隐居生活的宁静和淡泊,展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心态。诗人用“池水”和“蔬菜”作为意象,传达了自然生活的美好和内心的平和。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对官场的思考,诗人用“散诞由来自不羁,低头授职尔何为”来表达对接受官职的疑惑与不满,显露出他内心的挣扎与反思。而最后的“岁晚将贻故人耻”则以自嘲的口吻结束,深刻揭示了他对过去的遗憾和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李颀的独特风格,既有对官场的批判,又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读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累荐贤良皆不就: 诗人多次推荐有才德的人,却没有得到任用。
- 家近陈留访耆旧: 诗人家离陈留不远,可以去拜访老朋友,显示对旧友的怀念。
- 韩康虽复在人间,王霸终思隐岩窦: 诗人借用历史人物,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清冷池水灌园蔬,万物沧江心澹如: 描述隐居生活的宁静,表现出内心的淡泊。
-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万物沧江”比喻内心的淡然。
- 对仗: 如“妻子欢同五株柳,云山老对一床书”,表现家庭和睦与宁静的生活。
-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李颀对仕途的失望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与对过去的遗憾。
意象分析
- 池水: 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 柳树: 象征家庭的和谐与美好。
- 乌纱帽: 象征官职与权力,反映对官场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颀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失望?
- A. 朋友
- B. 官场
- C. 生活
-
“清冷池水灌园蔬”中,池水象征了什么?
- A. 官场的险恶
- B. 内心的宁静
- C. 自然的美好
-
诗人在最后表达了对什么的遗憾?
- A. 对故乡的思念
- B. 对官职的接受
- C. 对朋友的歉意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过故人庄》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与李颀的《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而李颀则偏向于内心的淡泊与隐逸。两者在风格和情感上形成了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李颀研究》